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竹 三甲
陈竹 主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我该不该用生物制剂?(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必读)

12838人已读

经常有患者询问,什么是生物制剂?医生推荐说要打,到底该不该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的用于抑制某种炎症因子的抗体或蛋白。生物制剂的诞生是近二十年来风湿免疫治疗领域最重要的进展。尽管国内外已有不少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了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对于广大的病患群体而言,生物制剂还是处于神秘又高冷的地位。患者往往对这种价格不菲的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惑,比如:

生物制剂是否一针见效?

生物制剂是否能根治病情?

是否单用生物制剂就可以控制病情?

生物制剂要用多少疗程?

生物制剂到底应不应该用?

在此我们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关节炎可参照,具体可以咨询医生),浅谈下生物制剂的利与弊。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病原因仍不明。临床上可累及手脚、腕掌、肘膝等多个关节,早期多表现为关节晨起僵硬、肿痛,晚期可出现骨破坏,导致关节畸形、残疾。此外,部分患者还会累及心肺肝肾等多个系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因其难治性而被传为“不死的癌症”。然而折磨患者的不单单是病痛,还有为克服病痛而长期服药的心理负担以及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传统的DMARDs,即通常我们提及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往往有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感染等不同程度的药物副作用。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以细胞因子为靶目标的生物制剂的出现因其快速抗炎效果及较少的不良反应,揭开了风湿免疫治疗领域的新篇章。

目前获批准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生物制剂主要有两大类: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和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具体包括英夫利昔单抗(类克)、阿达木单抗(修美乐)、依那西普(恩利)、益赛普、安佰诺、强克、托珠单抗(雅美罗)等。上述药物均为注射用药,近1年上市的口服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商品名为尚杰)具有和生物制剂相仿或更佳的疗效,为不愿意或不方便打针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尽管生物制剂的价格高于传统药物,但目前很多生物制剂都参与慈善基金会的援助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患者们的经济压力。

那么哪些情况需要使用生物制剂呢?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如果经过以甲氨蝶呤为代表的传统药物治疗3个月仍未达到缓解,就可以加用生物制剂了。如果患者发病的时候就具有高危因素(比如吸烟、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高、关节受累数目多)则更加推荐使用。临床试验已证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生物制剂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关节炎症,还能显著降低2年内的骨破坏和残疾率。需要注意的是,类风湿关节炎通常不推荐单用生物制剂,通过联合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的患者,如果常规抗炎镇痛药物(比如氯诺昔康、塞来昔布、艾瑞昔布等)治疗1个月效果不佳,或者发病年龄<16岁,有髋关节受累,骶髂关节骨髓水肿明显,或者合并关节外病变如虹膜炎、结肠炎,则推荐尽快开始生物制剂治疗。

虽然疗效优于传统药物,但生物制剂也有很多用药注意事项。比如在使用前要常规筛查肝炎、结核、肿瘤、感染等,评估治疗的可行性;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反应;而在妊娠患者的生物制剂使用方面,仍缺少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生物制剂不一定一针见效,但起效时间明显快于传统药物;目前仍不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具体疗程依据治疗效果和经济能力而定,通常需至少半年以上。生物制剂的出现为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在整体评估病情和风险的前提下,早期、谨慎、规律的使用生物制剂,能够快速控制病情进展,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致残率。

陈竹
陈竹 主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