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白血病=不治之症?靶向治疗打破死亡宣判!

2844人已读

自十九世纪发现第一例白血病以来,血癌不知道夺走了无数年轻的生命,著名日本电视剧《血凝》里面的主角幸子,正是被白血病带走了生命。作为血液专家的幸子父亲在当时也未能挽救幸子的性命。在对幸子的病逝痛感之余,也让人对白血病感到恐惧和无奈。

白血病曾是被公认的“不治之症”,我国的白血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尤其在青少年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行第一,给无数家庭带来绝望和痛苦。曾经流传一种说法“治不治三年半”意思是你治疗或者不治疗,患上白血病只能活三年半左右,虽然并不科学但也体现了大家对白血病的恐惧。

慢粒是什么样的白血病

白血病中,慢性髓系白血病(慢粒)是临床上一种起病及发展相对缓慢、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

其特点是: 染色体异常,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平衡交互易位形成Ph染色体t922)(q34q11),产生BCR-ABL融合基因,并编码产生P210蛋白,使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增强,激活信号传导途径,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正常造血;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

新手段打破白色恐怖

如今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很多先进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得白血病患者不再被“判了死刑”:靶向药物的问世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已经证实,BCR-ABL融合基因编码的P210蛋白对慢粒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是慢粒发病的最重要原因。因此能够抑制BCR-ABL融合基因靶向药物酪氨酸梅抑制剂(TKI)应运而生。目前国际上多个慢粒诊治指南均推荐,慢粒一线治疗方案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药物,这在肿瘤治疗领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靶向药物进入中国,带来惊人生存率

从疗效上来看,85%的患者通过靶向药物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其不良反应较小,生存质量较高。目前,因TKI药物的出现及不断的更新换代,疗效不断提高。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一种口服的TKI,于2001年5月10日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慢粒,并于2002年4月在中国上市,是治疗慢粒的一线用药,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在吃药和监测的情况下,90%以上的患者能达到和正常人一样的生存期。死亡已不是慢粒病人的标签,患者通过靶向治疗已经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存期。

2009年7月第二代TKI药物尼洛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弥补一代TKI药物的耐药或不耐受患者的药物空缺,同时更加精准抑制BCR-ABL融合基因,提高了治疗的效果,让慢粒成为了一种真正可以管理的疾病!

2016年6月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上,提到在接受尼洛替尼一线治疗,或者格列卫治疗失败后改用尼洛替尼二线治疗的CML患者,当治疗达到预定的标准时停药,超过50%的患者,尼洛替尼的疗效可以维持48周以上;停药期间,疾病复发的患者,继续使用尼洛替尼,98%以上的患者依然有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从最初的血癌到疾病可控再到监控停药,慢粒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管理的疾病,死亡离慢粒患者已经越来越远,靶向治疗能够重新还给慢粒患者家庭健康美满的未来和明天!

本文系高蕾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