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的误区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关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存在很多误区,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康复效果。
误区1:部分患者及家属认为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根本区别。康复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想方设法恢复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也就是说,只有病后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恢复,像脑卒中后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才有康复治疗的问题。康复治疗的方法不是药物和手术,而是以运动疗法为代表的各种功能恢复训练方法。正因为从治疗目的、方法上均与临床医学不同,才形成了独特的、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专业。
误区2:寻找所谓的“灵丹妙药”,盲目跟着广告走。卒中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脑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误区3: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针灸和按摩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康复治疗更具中国特色。但是,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
误区4:家庭对患者的生活帮助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复越快。其实不然,已有的证据显示,在人口多、生活帮助大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相反,在人口较少、生活帮助小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由于家庭成员多的原因,子女们争着尽孝心,患者即使同样接受了康复治疗,但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康复意识不强,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也就较差。而在人数少的家庭,患者的许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去做,生活自理的意识相当强烈,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程度较高。因此,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树立康复意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误区5:偏瘫康复就是让患者不断地练“走路”。康复治疗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定期的康复评定来制订、实施、修改和完善治疗方案。对一位脑卒中病人来说,首先要分清是肌张力过低造成的软瘫,还是肌张力过高造成的硬瘫。软瘫患者的康复以促进肌张力恢复为主,可配合电刺激等理疗方法;硬瘫的患者则以缓解痉挛为主的康复训练为主。
本文是李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