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松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静脉畸形的介入硬化治疗

发表者:汪松 人已读

这篇文章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种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畸形—静脉畸形。门诊时,经常有家长带着几岁、甚至十几岁的孩子找我就诊,他们会说:医生,您给看看,我们孩子的血管瘤好治吗?还有的孩子经过了外科手术,现在又复发了,这个该怎么办呢?我会和他们解释说,您的孩子得的不是血管瘤,而是静脉畸形。他们会很迷茫,我手术都做了,而且病理也是血管瘤,怎么您说不是呢。别着急,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静脉畸形。静脉畸形,以前被称为“海绵状血管瘤”,所以它至今被许多医生当作血管瘤在诊断和治疗。然而,它和血管瘤有着本质的区别。静脉畸形通常出生时即存在,终身渐进发展,病变与身体成比例增长,与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特性不同,它不会消退,而且还会增长。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静脉畸形了,那它临床表现有哪些?病理特点有哪些?如何与血管瘤鉴别?能不能治疗彻底?又该如何治疗呢?请大家跟着我来一步一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首先,我们来说临床表现。静脉畸形根据他发生部位不同,表现也不尽相同。如果发生在浅表,会表现出青紫色的肿块,我们可以看到青紫色的静脉血管,这种诊断就比较容易了;如果位置比较深,那就没有任何颜色,临床上可能没有任何表现,我们也就发现不了它,只有当它进展了,鼓包突出皮肤了,或者有疼痛的感觉了,我们才能发现它。这种包块在加压的时候有可能会消失,也可能会时大时小,我们的家长也会发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畸形血管团里的血经引流静脉回流到正常血管里了,所以包块变小了。如果它发生在关节区域,就可能会影响关节的功能。所以,我们总结一下,静脉畸形临床表现有:质软肿块、疼痛、局部功能障碍。最常见的表现是前两项。

静脉畸形的病理特点主要是无明显可见的内皮细胞有丝分裂活动,这是与血管瘤不同的本质区别。其血窦壁很薄,平滑肌细胞少,甚至局部缺如,血窦半径与血窦壁厚度比例明显大于正常中小静脉;静脉壁只有单层的平滑肌细胞甚至缺如,导致管壁异常扩张,同时因缺乏静脉瓣,血液易倒流在腔隙内并停滞,与内皮细胞接触后易形成血栓、机化,形成静脉石,是导致静脉畸形疼痛的主要原因。

一种疾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是我们治疗的前提,如果诊断不清楚,我们也无法正确的治疗疾病。那我们如何区分静脉畸形和血管瘤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血管瘤有其增殖期、静止期和退化期,一般在两岁以后进入退化期,到5岁-7岁左右大部分的血管瘤可以退化,而静脉畸形只会越来越严重。血管瘤的瘤体内是动脉血,所以我们从表面摸起来皮温是增高的,而静脉畸形瘤体内的是静脉血,所以皮温是正常的。血管瘤是不会疼痛的,除非出现并发症,感染或溃疡发生,而静脉畸形可以发生疼痛血管瘤不会随体位的改变发生变化,但静脉畸形可以随体位的变化包块可以时大时小。如果发生在深部的肿物,我们无法从临床表现去判断时,我们需要做CT的平扫和增强检查,血管瘤的CT增强,强化非常明显,而静脉畸形动脉期只有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显著一些,但是仍然达不到血管瘤的强化程度。MR的检查不是用来鉴别,而是可以评估静脉畸形的范围,对于微创手术及其疗效的评估有其重要的价值。后面我会用实例来向大家展示。

好,在我的解释下,家长们开始接受静脉畸形的诊断了,那他们会问这种静脉畸形如何治疗呢?能治疗彻底吗?静脉畸形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介入硬化治疗和铜针治疗,而介入硬化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那什么是介入硬化治疗呢?介入硬化治疗就是在DSA的引导下,用头皮针或者穿刺针局部穿刺静脉瘤体,抽出回血后,进行数字减影,了解瘤体的范围及其引流静脉的流速和形态,根据造影表现注入硬化剂(酒精、聚桂醇泡沫),以达到破坏静脉瘤体及其引流静脉的目的。外科手术之所以容易复发,主要是因为其只能将部分瘤体切除,不能将引流静脉切除,从而导致复发。而介入硬化不仅能硬化瘤体,而且还能硬化引流静脉,所以疗效确切。

那介入硬化治疗可以治疗彻底吗?这个问题可能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我要说的是介入硬化治疗静脉畸形必须掌握治疗的目的和终点。巨大的静脉畸形治愈非常困难,因此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畸形的发展,尽可能缩小畸形的体积,改善外观形态,而不是盲目追求病变彻底治愈。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患儿经历10次以上的硬化治疗,仍然不能消除病灶,可见静脉畸形的“治愈”并非疾病完全消失,而是症状消失。我们治疗到包块消失了,不再肿胀了,疼痛消失了,MR上的异常信号减弱了就可以了。

那介入硬化治疗是不是就非常完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呢?当然,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会有他的局限性。首先,硬化剂的选择就至关重要,酒精是最好的硬化剂,但也是最危险的硬化剂,但只要使用的好,效果会非常好;聚桂醇和聚多卡醇效果要差一些,但是相对比较安全。上海九院的范新东教授曾经说过:没有安全的硬化剂,只有安全使用硬化剂的医生。意思是只要我们掌握了使用硬化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安全的使用硬化剂。其次,部分深部的、肌层内的静脉畸形硬化后可能会导致肌肉的挛缩,关节韧带的僵。所以,硬化治疗也要适可而止,不能盲目的追求完美的效果。

下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些静脉畸形的病例,让大家了解什么是静脉畸形,介入硬化治疗是什么样的?

病例一:患儿,男,6岁,左手静脉畸形,左手掌部及手指肿胀,并可见青紫色包括,患儿有疼痛。MR T2抑脂图像能够明确显示病灶的范围;DSA引导下硬化治疗可以显示畸形的静脉血管团及其引流静脉,我们根据造影的表现注入硬化剂。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病例二:患儿,女,13岁,右侧胸腹壁多发静脉畸形。右侧胸腹壁皮肤表面静脉显露,并可见微静脉畸形;MR T2抑脂呈囊状高信号;DSA引导下硬化治疗,可见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部分血管团比较呈囊状改变,用弹簧圈填塞。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病例三:患儿,女,6岁。会阴部、臀部多发静脉畸形。会阴部、臀部多发青紫色包块,MR T2抑脂高信号,DSA造影后进行聚桂醇泡沫硬化。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病例4:患儿,男,4岁,左膝关节肿胀、疼痛,不能行走。MR示围绕膝关节多发长T2高信号。硬化治疗3次,术后MR示高信号病灶基本消失,术后第一次患儿即可行走,疼痛明显消失。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病例5:患儿,男,7岁,腿部多发静脉畸形,曾做过核素治疗,残留疤痕。所以,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病例6:患儿,女,1岁,左面部及唇部静脉畸形。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病例7:女,4岁,左小腿静脉畸形,在外院手术后复发。介入硬化治疗3次后病灶明显好转。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病例8:女,5岁,左上肢静脉畸形,也是外科手术后复发,病灶明显增多。介入硬化治疗后病灶明显好转。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病例9:患儿,女,14岁,来自吉林,患有蓝色疱痣综合征,全身多处及胃肠道内多发静脉畸形,背部较大畸形血管团向椎管内、椎体旁软组织内延伸,外科手术后仍有较多病灶。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通过这些病例的展示,相信大家对于静脉畸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介入硬化治疗目前应该是一个相对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其中也会有很多的注意事项,硬化剂如何选择,注射的速率等等,都需要我们的医生去评估。希望更多的患儿家长了解这种疾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伤。

本文系汪松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汪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