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异同
“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我国对部分患者或携带者的俗称,前者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在二对半的化验单中第1、3、5项阳性;后者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阴性、核心抗体阳性。在二对半的化验单中第1、4、5项阳性。
两者从病毒和免疫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治疗和预后也有差异。但大多数普通人都简单的认为“大三阳”传染性强、病情重;“小三阳”则传染性弱、病情轻。显然这是很片面的。
“大三阳”和“小三阳”肝炎的病毒的差异
“大三阳”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是没有发生变异的乙肝病毒,医学上通常称为“野生株”,人体对乙肝病毒的特异免疫力比较敏感。如正常成年人感染后只要2、3个月就能发展对它的特异免疫力,半年内就能将病毒清除掉。“大三阳”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这种特异性的免疫力如果弱的话,可能要经过4、5年才能降低病毒1次方,部分患者能自然转变为非活动性的携带者,转为“小三阳”。
“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是C基因变异的病毒株,就是编码合成E抗原的那个基因,大多数变异病毒株是C基因较前的一段中有一个氨基酸密码子突变成为终止密码子,于是E抗原只编码一小段就终止了。血清中不能表达E抗原。医学上通常称为“变异株”。
乙肝病毒为什么变异?是病毒的一种适者生存的方式:有的对抗药物的作用而变异,就能耐药;有的因受免疫力的作用而变异,就能逃避免疫清除,E抗原阴性的病毒株就是属于这一类。
不能产生E抗原的前C变异病毒株复制活性比野毒株低,所以“小三阳”肝炎病毒水平相对比较低,血清转氨酶上升的幅度一般不会太高。治疗似乎比较容易,但很难彻底清除,复发率很高。
“大三阳”和“小三阳”肝炎的免疫状态的差异
因为“大三阳”患者的病毒数量多,传染性强,小儿时期感染的极大多数是“大三阳”野生株。极大多数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由“大三阳”经过许多年后才转变为“小三阳”的。“大三阳”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前一时期,免疫耐受性还没有完全消失,特异性免疫还没有充分增长。
“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比“大三阳”患者要大十几岁,免疫力当然会比“大三阳”患者要高一些。再从病毒方面说,正因为这些患者免疫力强,所以病毒才会变异。
二种状态对病情的发展和结局的差异
乙肝病毒感染的发展和结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病毒方面包括病毒的变异、复制水平和感染细胞的数量;在人体方面更为复杂,包括对乙肝病毒特异的和非特异的免疫功能、遗传素质、健康状态和影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烟酒嗜好等)。
通常来说,病毒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些,越容易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但“小三阳”者中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肝硬化或肝癌可能跟病程较长、年龄较大有关。
“大三阳”和“小三阳”肝炎的治疗策略的差异
对慢性乙型肝炎最重要的是抗病毒治疗,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感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既然“大三阳”和“小三阳”肝炎的感染免疫状态很不相同,当然其治疗方案、疗程、停药指征等均不同。由于太专业,请找专业的肝病医生咨询其治疗策略。
本文是刘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