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脑瘫患儿足外翻的康复方法

发表者:高永强 人已读

足外翻脑瘫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儿的姿势和运动功能。临床上脑瘫患儿早期表现出的足外翻往往因为重视程度不够而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

足外翻, 临床解剖学定义其为足部呈足外侧缘提高、内侧缘降低、足底朝外的状态。

脑瘫患儿足外翻的发生,从解剖学、生长发育学和生物力学的不同角度分析,造成足外翻的原因非常复杂,特别是当患儿开始站立、行走,足部负重,踝足的功能发育会受到膝、髋、躯干等的影响,将加剧足外翻的形成,同时足外翻又将影响到患儿的膝、髋、躯干整体的形态及功能。

临床上发现,就诊的脑瘫患儿一般整体情况比较重, 早期足外翻往往被忽视而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 尤其在婴幼儿期, 足部的骨性结构尚未发育完全,以足内、外在肌的肌力及肌张力维持足的形态结构。

脑瘫足外翻患儿站立、行走开始,其重心落在足内侧缘,逐渐导致内侧纵弓塌陷、舟骨突出,导致足部形态结构异常及功能受限。

足外翻的康复治疗原则

根据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对于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的康复治疗 ,同样应该尽早发现、早治疗,并且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及辅以必要的传统疗法,尽量预防、纠正患儿足外翻畸形,重视足部正确姿势的维持及功能的恢复。

根据临床评估结果制定关于足外翻康复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在康复过程中治疗师或家长需严格按照运动处方的治疗项目及治疗量进行。同时由于患儿足外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评价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方法

1、采用Bobath法结合上田法,以及引导式教育等方法加强患儿对踝关节的控制能力,改善行走步态;

bobath——利用反抑制模式,让踝关节进行内翻运动。诱发踝背屈与足内翻动作,将拇趾及第二跖趾的关节、外踝、足跟各点连线的外侧,用冰块、毛刷、指尖以适度刺激量刺激,诱发患肢出现踝背屈与足内翻动作;采用刺激法诱发踝背屈内翻运动:用冰、毛刷或治疗师的手指叩击等方法刺激足背外侧及足趾尖,以诱发踝背屈内翻。随运动水平的提高,刺激量亦减少。手指叩击:用手指快速刺激足背外侧部,可促进足背屈。要注意尽量诱发内翻。

上田法——通过解除四肢末端的痉挛达到降低四肢、躯干的过紧张,从而打破异常姿势,可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防止关节挛缩变形。上田法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的痛苦,而且每次一定要达到18min,适用于肌张力较高、有重度痉挛的小儿。

引导式教育——运用于脑性瘫痪患儿的步行训练,是通过患儿对所学动作的意识化,促进脑神经细胞复苏,使运动障碍的肢体功能得以解放和恢复,同时无数信息传入大脑,使大脑与外界建立新的联系,由无知变为有知,逐渐形成功能性的动作与运动。

2、矫正手法:通过牵伸、按摩及促通技术,放松痉挛肌群,刺激松弛肌肉,并对挛缩的肌腱由弱到强的适度牵拉,按外踝刺激患足内侧缘,诱导足向内翻及背屈动作;

足部矫正手法——通过牵伸、按摩及诱发方式,对由于不同机制形成的足外翻有针对性地选择康复矫正手法。

a、对痉挛的足外侧肌群轻柔摩擦、肌腱按压和松解;足内侧松弛的肌肉多击打、重压和刺激,增强其肌张力和收缩力;

b、适度牵拉足外侧缘挛缩的软组织,由弱到强,逐级加力,缓慢施行;

c、托住患儿踝关节的后部,刺激其足内侧缘,诱发足做主动内翻及背屈的动作;

d、患儿扶站时前足掌负重。在使用足部矫正手法时,根据患儿足外翻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及矫正的程度等,尤其在牵伸过程中注意防止过度机械牵拉,以免造成周围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的发生。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