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智齿,你了解吗?
1为什么叫“智齿”?
智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智齿也是。
口腔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变化,其中,牙齿的一个主要“里程碑”变化就是第三磨牙的萌出,常发生在17到21岁之间。从历史上看,这些牙齿被称为智齿是因为它们往往在一个更成熟的年龄段萌出。
如果智齿萌出的位置正确,健康的智齿有助于咀嚼。智齿萌出时,感觉有点不舒服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感到疼痛,应立即去看牙医/口腔医生。
2萌出空间如何?
如果智齿萌出空间不够或位置不正确,会引起许多问题。牙医/口腔医生如果告诉你,智齿萌出受阻,通常意味着智齿被困在下颌或牙龈下。
在智齿破龈萌出时,牙医/口腔医生会监测口腔中的下列迹象:
智齿萌出的位置不正确,会导致食物嵌塞,从而有利于致龋细菌生长。
智齿萌出的位置不正确还可能使智齿与旁边的磨牙之间很难用牙线清洁。
若智齿部分萌出,会使细菌更易进入牙龈组织,造成感染发生,还可能导致下颌疼痛、肿胀以及僵硬。
萌出空间不足的智齿,会挤压或者损伤邻牙。
阻生的智齿可能会在阻生的牙齿上和附近形成囊肿,这可能会损害附近牙齿的牙根或破坏支持牙齿的骨组织。
3哪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拔除?
每位患者都是不同的,但一般情况下,如果口腔中出现以下变化,智齿可能需要被拔除:
疼痛
感染
囊肿
肿瘤
损坏邻牙
牙龈疾病
龋齿(如果牙齿无法修复或修复不理想)
作为正畸或其他牙科治疗的一部分,牙医/口腔医生也可能建议拔除智齿。
在做任何决定之前,牙医/口腔医生会检查你的口腔,并做X线检查。你可以和牙医/口腔医生一起讨论最好的治疗。
4如何保留?
对没有拔除的智齿应继续保持监控,因为潜在的发育问题仍然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健康问题风险增大,也包括潜在的智齿问题。一定要用牙线包绕智齿进行清洁,并定期看牙医/口腔医生。定期的牙科/口腔科检查可以让牙医/口腔医生评估智齿和整体口腔健康。
您了解智齿吗?
导读
很多人都曾遭受过智齿的罪,吃不下饭,口腔隐隐作痛的感觉实在是难受,尤其是到了成年期,长智齿的周期特别长,容易发炎、肿痛。于是,有些人恨不得将其拔掉而后快。有些人却发现只要扛过这个敏感期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专家说,有的智齿必须拔掉,而有的就不用拔。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样的智齿可以保留?什么样的智齿必须拔掉?拔牙后需要怎么护理?
【什么叫智齿?】
虽然长智齿的人不在少数,但能说明白智齿是个什么的人却很少。那么到底什么是智齿呢?智齿的学名叫第三磨牙,老百姓叫它为智慧齿或者立事牙,也是口腔中最靠近喉咙的牙齿,如果全部生长出来一共4颗,上下颚各两颗。智齿一般都会在18到25岁之间长出来,不过,什么时候长智齿、总共长几颗却会因为个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有的人在三四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时候才出现症状,而有的人则终生不长。不存在使用人为的方法阻止其生长。而且即便是长智齿的人,也不一定长全,有的人智齿可能只长1颗至2颗。不管什么时候长、长几颗,大多数的人长智齿的时候都会有疼痛感,且智齿长出来以后的位置和方向都会发生异常。
以前人类是吃草和生肉,所以磨牙的功能极其发达,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现代人吃的都很精细,不需要像古人要那么强的咀嚼功能,而且人的颌骨也变得小了,而人的牙齿的数量还是32颗没有变,这样,在相对较小的颌骨上排列和原来一样多的牙齿,牙齿就很拥挤了,就是说智齿实际上已经是多余的了,被认为是一种痕迹器官。
本文是张玲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