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韩林 三甲
韩林 主任医师
上海长海医院 心血管外科

为什么去医院看病,大多数情况都要查血?

15996人已读

导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疑惑?“我又不是得了
血液病,为什么每次去医院总要验我的血呢?”
大家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会遇到抽血检查,那么为什么医生要开抽血检查呢?到底是硬性规定,还是隐性消费,这里到底有何种“说法”呢?下面就由小海为您解答一下。
其实抽血检查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常说的抽血检查包括的项目和内容太多,常见的比如有: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C-反应蛋白、血糖血脂、血淀粉酶等。因此,我们需要先明白一个概念,去医院抽血,就是抽血化验,而通常所说的验血,在医学上属于实验诊断学,它是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生化、免疫、遗传等技术和方法,对人体血液进行检验,以获取疾病原因、病理变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协助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的学科,验血只是实验诊断学学科里面的一部分。

1523864539387936.jpg

由于血液是体内最活跃的成分,血液不断在全身循环,流经身体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以血液是反映体内机能、健康状况最常用的和敏感的标本,因而临床上抽血检查几乎必不可少,抽血检查是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此外,现代医学是一门循证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是在临床诊疗中,对病人的诊治以客观的科学依据为证据,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并结合医生本人的临床经验,同时考虑到病人的愿望,将上述三者综合考虑,制定每个病人的具体诊疗护理措施。

验血就是医生获取这种“客观依据”最普遍手段之一。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想说:咱们中医一直以来不是都不用抽血检查么?对此小海只想说一句:时代的进步,必然会产生新事物,虽说中医有自己的完整的诊断、治疗体系,但有现代医学检查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这对于诊疗来说难道不是百益而无一害么。
比如一个简单的血常规,里面包含了血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比容、白细胞数量和比例、血红蛋白含量等数据,这些数据都不是靠肉眼能看到的,但却对评判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方面有巨大的价值。每一种血液检查所得的数据,都反应着机体的状态。

5.jpg

对于住院病人,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B超和X线等5项是属于一份病例是否完整和合格的最基本检查项目。

医生在接诊病人之后,通过问诊和体格检查,会初步对来就诊的患者做出一个基本的诊断,但这个诊断是主观的,自己内心所想。而医学是一门讲究证据的学科,心中哪怕有了答案也应该通过证据进行确认和证明,这就涉及到许多客观的手段,比如抽血检查,比如心电图、B超和X线。同时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症状是非常相似的,但是抽血检查的数据上有巨大的差别。当医生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区别判断疾病时,就更需要通过检查去区分和确诊。

毕竟,医生是人,不是神。

还有些病人可能不解:为什么这次手术前我还需要重新验血,而不是直接用我上一次看病的验血报告呢?
小海想说的是:这是由人的身体不断变化决定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衰老死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上次身体没事不等于现在没事。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实就像人每天都要吃饭一样,不能说今天吃了明天就可以不吃了!抽血检查里的每项化验都是针对患者疾病实施的,并不是每个患者化验都是相同的,但大部分都会有一两项一样的,比如血常规和尿常规,这两个化验不贵,但能确诊或者排除身体所处的状态。而外科患者一般都要查凝血象,为了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适不适合手术,如果太差需要术前调整,防止手术时出血不止!
另外,需要特别注明一点:不同科室查的化验不完全相同,同一科室的患者得不同疾病检查项目也不同。比如神经内科患者,脑梗塞和
脑炎的患者检查项目就不完全相同,前者要查同型半光氨酸,后者要查脑脊液!
当然,如果一个医生滥用抽血检查,那肯定是不合适的。比如一个小儿普通
感冒来诊,病情简单,诊断没有太多难度,却开具甲状腺功能、淀粉酶、神经肌电图和CT等非必要检查,那么就属于过度检查了。

医学远比科学复杂,医学存在着未知风险,希望我们且行且珍惜。

韩林
韩林 主任医师
上海长海医院 心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