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盛夏多骄阳,防晒正当时

发表者:王秀丽 人已读

日光使地球生物得以繁衍生息,是万物之本。“晒太阳,益健康”已成为老百姓普遍认知。日光可给人热量,改善血液循环;日光可以杀死细菌,提高皮肤防御能力;日光可促进钙质的吸收,预防小儿佝偻病;阳光还可以治疗某些皮肤疾病,如白癜风、冬季型银屑病等。故日光浴一度成为时尚。但过度日光暴露又是多种皮肤病,特别是皮肤癌的致病因素,因此,人们日常应该注意日光防护,尤其在骄阳似火, 烈日如炽的盛夏,做好防晒工作尤显重要。

日光主要引起哪些皮肤损害?

日光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构成主要危险的恰恰是紫外线。根据波长范围和生物学效应,紫外线分为三个波段:短波紫外线(UVC):波长范围100-280nm,穿透能力弱,全部被大气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故无需对UVC进行防护;中波紫外线(UVB):波长范围280-315nm,穿透能力中等,易被玻璃阻隔,主要引起皮肤晒红、晒伤;长波紫外线(UVA):波长范围315-400nm,穿透能力强,可透过薄的衣物、玻璃等,主要引起皮肤晒黑和光老化。

1. 日晒红斑:为皮肤对UVB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红斑反应最初于暴露后2~7h出现,12~24h达高峰,主要表现为暴露部位出现红斑、肿胀,重者出现水疱,可自觉灼热和刺痛。过长或过强的日晒导致体温升高,严重时发生中暑。数日后红斑逐渐消退,出现脱屑和色素。浅肤色的人更易发生。

2. 日晒黑:主要表现为光照部位边界清晰的弥漫性灰黑色色素沉着,无自觉症状。根据色素出现的时间,可分为:即刻性黑化,照射过程中或照射后立即发生的灰褐黑色色素沉着,一般仅持续数分钟至2h;持续性黑化,随着UVR剂量加大,可与红斑反应重叠发生,为灰黑色或深棕色,高峰在2-24h,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延迟性黑化,照射后3~5天发生,色素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皮肤黑化与遗传有关,肤色深的人更易发生。主要由UVA引起。

3. 皮肤光老化:长期的日光照射会导致皮肤提前老化,这一变化主要由UVA引起。常发生在光暴露部位,表现为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粗糙、皱纹增多和色素异常等。主要体现在胶原合成减少,降解增多。皮肤光老化不仅有碍容颜,还可能进展为皮肤癌前病变,如日光性角化病,甚至进一步发展、转化为光致皮肤恶性肿瘤,危害人类健康。

4. 皮肤癌:皮肤癌是人类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大多数皮肤癌都是日光辐射引起,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高强度、间断日晒是皮肤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紫外线辐射累积,当细胞损伤修复机制失衡,会发生日光性角化、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各种皮肤肿瘤。我们前期对上海某社区老年人皮肤癌患病率进行普查,结果显示,日光性角化、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鲍恩病的患病率分别为3.07%、0.15%、0.44%、0.05%。

如何预防日光引起的皮肤危害?

1. 减少日晒:预防日光性损害最好的办法是减少日晒,限制紫外线照射时间。每个人都应该有防晒的警觉。完全长期避免日光不太可能,但应避免过度的日晒,而且应从儿童期做起。选择出行时间很重要,不宜在烈日当空时户外活动,防止长时间日光暴晒,远离盛夏骄阳似火,烈日如炽的“毒日头”,避免中午的日晒就避免了一半的紫外线剂量。即使是多云的日子,紫外线的剂量也不可忽视。一般室外活动,出门采取可衣帽、伞、太阳镜等物理性防晒方式,适当的穿着可减少曝光表面积,一般的织物对紫外线辐射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暴露部位更需重点“关照”, 撑遮阳伞、戴上帽子和墨镜有一定保护作用。

2. 合理选择防晒类化妆品:无论是烈日下还是在海滩,太阳伞均不能完全避免日光。防晒类化妆品是最常用最有效的防晒手段,可为皮肤添加一层隔离衣,增强防晒效果,避免肌肤在阳光下裸奔。防晒参数选择很重要:晚上或在没有窗户的室内活动,不需使用防晒化妆品;有窗户的室内活动,选择SPF15/PA+以内的产品;阴天或树荫下的室外活动,选择

SPF30/PA++以内产品;较高强度紫外线辐射:长时间直接在阳光下活动,选择

SPF>30+/PA+++; 极高强度UV:雪山、海滩、高原等环境,或春末和夏季阳光下活动,SPF>50+/PA++++;如活动涉及出汗或水下作业,应选择抗汗抗水的产品。另外,防晒产品涂擦时间、剂量与频率也有一定讲究:最好出门前15-30分钟提前使用,防晒产品涂抹量要求比一般护肤品高很多,实际生活中需要尽量多地涂抹防晒产品,还可以间隔十余分钟再涂抹一次,即涂抹二层,并每隔2-3h重复涂抹。

3. 其他:除了外在的隔离,长期在阳光下活动时,适当口服光保护剂可为肌肤穿上内在的防护甲衣,减轻光损伤。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合理饮食,避免吸烟、频繁熬夜等不良习惯亦很重要。

最后,王教授再次强调

过度日光暴露可造成皮肤光损伤,影响容貌,损伤皮肤健康,甚至诱发皮肤癌症危及生命。每个人都应该有日光防护意识,并正确防晒,安然度夏,还皮肤美丽与健康!

作者简介:王秀丽,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同济大学医学院光医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双博士,德国慕尼黑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主委、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女医师协会皮肤美容美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内最早开展皮肤科ALA光动力临床治疗、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涉及皮肤肿瘤、光老化、痤疮等难治性皮肤病的创新性研究,为临床规范化推广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性数据;牵头制订《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成果被“美国痤疮治疗指南”引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项目等18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60篇;著作10部;获科技奖7项。

本文是王秀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