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勇 三甲
张勇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中医科

脑瘫患儿常见的消化问题以及干预方法

1505人已读

流涎:37.4%-58%脑瘫患儿会出现流涎。儿童在15-18个月龄前有流涎现象属于正常现象,随着面部运动功能和吞咽协调能力的逐渐完善,流涎也会随之消失。在4岁之后,幼儿在清醒状态下还有流涎发生属异常。神经发育延迟会导致脑瘫患儿头部和口唇控制能力差、反射异常和吞咽障碍,这些导致脑瘫患儿在进食过程中发生吞咽不完全,患儿口腔内有较多残留;加上自发吞咽次数减少、咬肌力量不足和口腔感觉下降等因素共同影响,会使脑瘫患儿产生流涎症状。

咀嚼吞咽困难57%-92%脑瘫患儿会发生咀嚼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儿营养摄入和身体发育。吞咽需要神经肌肉协同运动,涉及口腔、舌、咽、喉和食管等结构,需要与面部、口腔大量相关肌肉协调运动,受脑干、大脑皮质和脑神经调控,并与呼吸参与有关。吞咽包括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是一个连贯、协调的过程。脑瘫患儿会表现出异常吞咽过程,其神经损害程度与咀嚼吞咽困难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表现为咀嚼无力、口唇闭合困难、舌-软腭运动协调性差、喉部抬升减弱、气道闭合不充分、食物在梨状隐窝滞留等。误吸、呛咳、拒进食、容易作呕等情况影响脑瘫患儿食物或液体摄入。吞钡吞咽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食管测压、吞咽纤维内镜等检查方法可以辅助临床评估。

胃食管反流:脑瘫患儿由于控制食管蠕动的神经功能障碍,食管下段括约肌异常的神经支配,胃排空时间延长,长期仰卧位,脊柱侧凸、痉挛、便秘,癫痫发作导致腹内压增加,药物,肥胖等原因,易致胃食管反流;10%-20%出现胃食管反流相关的缺铁性贫血、呕血。食管24 h pH监测用于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最好的检查方法和“金标准”。上消化道内镜、食管X线、放射性核素、食管测压、食管阻抗监测和胆汁反流监测,也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的检查。

喂养困难:目前有关幼儿喂养困难的明确定义尚不清楚,缺少统一的分类标准和诊断分级。影响脑瘫患儿喂养的因素包括:①躯干或/和颈椎不稳定;②肌张力低下、吮吸障碍、口唇闭合能力差、食管廓清能力差;③原始反射、肌张力障碍运动、舞蹈手足徐动、角弓反张和口面部运动障碍持续存在;④药物副作用;⑤由于进食过程被照料者打断,使患儿出现紧张、抑郁、疲劳等情绪;⑥照料者缺乏专业喂养培训

便秘74%脑瘫患儿会出现便秘。便秘是指每周排便次数<3次,存在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便秘的发生与脑瘫患儿久坐不动、缺乏锻炼,长期肌肉痉挛导致骨骼畸形,吞咽障碍造成低纤维饮食及液体摄入不足,抗惊厥药、抗酸药、泻药等药物长期使用,智力低下(智商<35),排便习惯不良,胃食管反流及胃排空延迟,直肠、肛门结构发生改变,直肠肛门反射兴奋度降低等有关,常表现出排便困难,大便干燥、硬、颗粒状和排便失禁等。便秘可能会并发肛裂、直肠出血、大便潴留、排便经历痛苦、排便情绪紧张等现象,严重影响脑瘫患儿生活质量。

干预原则包括①高热量和平衡饮食;②进食时少量多给;③适当改变躯干和头部位置;④必要时稳定患儿下颌;⑤培养患儿自己进食的技能,包括通过增进患儿进食愿望和独立进食能力增加营养摄入;⑥运用积极主动的喂养方法,包括增进孩子进食愿望和享受用餐时间;⑦增加卫生安全检查,降低食品污染风险。对患儿治疗前后的进食能力、营养状态、进食时间和是否哭闹、误吸等进行评估。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勇
张勇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