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眩晕掌握几个45度
活动背景:日前,由同济医院主办、健康时报协办的《健康讲堂》系列活动之“认识头晕,战胜头晕”在该院举办,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靳令经为现场听众讲解了头晕的类型及治疗方法。
治眩晕掌握几个45度
健康时报记者王小红
主讲专家:靳令经,医学博士,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擅长治疗:帕金森、痉挛及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头晕的诊治。专长技术:肉毒毒素治疗技术;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下午。
“我们先来做个小调查,在座的各位,都有过头晕的现象吗?有过的请举手”, 靳令经笑眯眯地注视着台下的听众。话音刚落,现场的听众唰地一下子都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来,“看来,头晕的确困扰着每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头晕的类型并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靳令经说有两种头晕需要引起重视: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首先重点介绍一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很多人对这个名词都不熟悉,而且这种病发作时,病人常常以为是自己颈椎出现了问题或是脑供血不足,用药、理疗,甚至做颈椎手术,几经折腾病痛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时常发作,久而久之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其实,治疗这种头晕有个简便易行的办法,那就是手法复位治疗。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症状特点是发作时觉得有晃动感甚至天旋地转,且常伴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症状反复发生但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一分钟,而非持续性。此外症状往往出现在病人变动头位时,比如躺下睡觉或床上翻身时的瞬间,还有在理发店洗头时屈身、仰头的瞬间都会有天旋地转的感觉。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原因尚未被完全阐明,大多数学者认为和耳石脱落有关。人的耳内存在着调控人身体平衡的重要结构,由椭圆囊、球囊和3个相互垂直的半规管组成。其内含有感受人重心和头位置变化的毛细胞及碳酸钙盐结晶,后者结构似石头,故称为耳石。头部外伤或老化可能会导致耳石脱落至半规管,长期姿势固定也容易诱发耳石异常沉积,因此中、老年以及久坐人群容易出现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症状。
当病人的头位发生变化时,耳石由于重力作用在半规管中转动就会对其中的感受器产生过度刺激,引起剧烈眩晕。就像儿童手里玩的滚珠迷宫,在迷宫内,滚珠无序游动,导致平衡失调。医生治疗就是通过手法复位,将在迷宫道中滚动的滚珠回到特定的位置上去,不再胡乱滚动。从而恢复平衡,使眩晕感觉消失。
具体治疗手法是:患者取坐位,头向患侧转45°,保持该头位使患者躺下头悬30°,之后患者经过中度头伸位,头缓慢向健侧旋转45°,然后患者旋转呈侧卧位同时头向下转45°,最后回到坐位同时头前倾30°,每个体位保持1 ~2 分钟或至眩晕消失。这是传统的手法复位。这种治疗办法简单又有效。但是,一部分特殊患者因为无法承受或者不能配合,而错失治疗机会。靳主任领导的治疗小组,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把这个办法进行了改良。使一部分高龄患者、严重焦虑患者、合并颈椎、腰椎病的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也能得到适当的手法复位治疗,给这部分患者也带来了福音。
治疗偏头痛性眩晕需求医问药
偏头痛性眩晕的症状特征是头晕、头沉,症状持续时间长,有的持续几个小时严重者长达几天,患者多有偏头痛发作史,且发病人群多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这是区别于偏头痛性眩晕的最大特征。此类人群活动较多,头部血管及脑部神经都较为敏感,往往会因为不同场所的温度的骤然升降或其它因素引起头部血管收缩障碍从而导致头晕。
靳令经建议偏头痛性眩晕的病人发病时最好前往医院进行治疗,按照医生的诊断服用相关药物,目前尚没有手法用于对偏头痛性眩晕的配合治疗,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最好不要前往按摩场所,头部或足部的按摩可能会使症状暂时得到缓解,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痛,一味地依赖按摩反而会延误了诊治。
本文是靳令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