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冬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男性性功能障碍

发表者:冯冬 人已读

阴茎解剖和功能的一些异常会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包括勃起障碍、射精功能障碍、早泄、性高潮障碍、性欲减退及阴茎异常勃起等。

一、勃起功能障碍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e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不能维持勃起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一般来说,这种症状应该持续一段时间(3个月以上)才可以诊断勃起功能障碍。。

【病因】

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心理性、器质性和药物性因素。心理性常因心理创伤、夫妻间关系不和、焦虑和忧郁、性知识缺乏和不良的性经历等引起。器质性因素如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心血管及内分泌疾病、阴茎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勃起神经损伤引起部分或完全性勃起功能障碍。药物性因素主要是影响勃起中枢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或局部神经血管调控药物诱发勃起功能障碍如降压药、激素、酗酒、吸烟及吸毒等。

【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原因,了解和评价患者的性功能,判断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等。

2、体格检查全面体格检查是诊断勃起功能障碍的重要措施,了解全身性疾病,检查有无神经、血管、内分泌系统疾病。检查生殖器及第二性征有无异常。

3、实验室和特殊检查血和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睾酮、泌乳素、甲状腺激素等实验室检查。夜间阴茎胀大试验(NPT)是一种鉴别心理性和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简单、无创、客观的方法,其原理是清醒状态下抑制阴茎勃起的心理因素在睡眠时不起作用,因此夜间阴茎能够勃起膨大。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试验:在阴茎海绵体局部注射罂粟碱30—60mg、酚妥拉明0.25—0.5mg或前列腺素E110—20ug,诱发勃起,提示阴茎血管系统正常,反之有动脉供血不足或有静脉瘘(静脉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直接了解阴茎海绵体血流变化。海绵体造影:对静脉性阳痿诊断有帮助。还可采用神经诱发电位测定法等检查。

【治疗】

精神心理性ED患者采用心理治疗,消除心理因素,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

1、药物治疗

(1)雄激素替代疗法:对于性腺功能低下者,可应用外源性睾酮替代药物,如长效的环戊丙酸睾酮、庚酸睾酮,短效的丙酸睾酮等。

(2)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和他达拉非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禁忌与硝酸酯类药物合用。

(3)中枢性激动剂:阿朴吗啡作用于中枢多巴胺受体,皮下注射能够改善ED,但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4)局部药物治疗:如经尿道给药的前列腺素E1人工合成剂前列地尔;阴茎海绵体局部注射的罂粟碱、酚妥拉明、前列腺素E1等。

2、真空负压装置治疗利用负压使阴茎充血勃起,适用于所有类型ED的治疗。

3、血管手术治疗阴茎静脉结扎术,适用于静脉性ED。动脉重建术,适用于动脉性ED的治疗。

4、阴茎假体植入术通过阴茎海绵体内手术植入勃起装置,来辅助阴茎勃起完成性交的半永久性治疗方法。适用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的器质性ED。

二、射精功能障碍

射精生理过程是复杂的神经反射过程。性兴奋后使阴茎勃起和性行为的刺激,使附睾、精囊、输精管平滑肌收缩精液排入后尿道。同时膀胱颈部收缩关闭,防止精液逆行进入膀胱内,球海绵体肌和坐骨海绵体肌的强力收缩,前列腺节律性收缩,使精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射精功能障碍时可影响男性正常性活动的完成,也可造成不育。射精功能异常可分为早泄、不射精、射精迟缓、逆行性射精、射精痛等。

(一)早泄

指性交时阴茎插入阴道前或者刚进入阴道即射精。大多数为精神心理因素,其次为神经病理性病变,如阴茎感觉过敏或感觉神经兴奋增高,射精中枢功能异常等引起。包皮龟头炎、尿道炎、前列腺炎、慢性酒精中毒等,均可引起早泄。通过精神心理治疗、手法训练提高射精阈值,龟头表面涂抹药物降低敏感性,或应用镇静类药物使兴奋性降低的那个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延长射精时间。

(二)不射精

指性交过程中不发生射精活动和性高潮,称不射精,常导致男性不育症。不射精可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功能性常见于性知识缺乏和自我克制不射精等。器质性多发于手术、外伤、内分泌紊乱、药物及毒素影响和神经系统病变等。应与逆行性射精鉴别。逆行性射精尿道内有精子,而不射精尿道内五精子。功能性不射精可采用药物如麻黄碱、左旋多巴。器质性可采用电震动按摩和刺激诱导射精或物理超短波治疗。

(三)逆行性射精

性生活时精液未经尿道射出体外,而经尿道进入膀胱内,称为逆行性射精。多数由于手术创伤或支配神经损伤所致膀胱颈关闭不全。如膀胱颈部手术、脊髓损伤等,尤其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发生逆行射精的概率较高。另外先天性尿道瓣膜、脊柱裂、尿道狭窄或炎症,糖尿病导致的膀胱神经功能障碍亦可导致本病。可采用抗阻胺及抗胆碱能药物治疗。也可进行膀胱颈重建术及尿道扩张术。对要求生育者,可采集尿内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治疗。

本文是冯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