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金山 三甲
张金山 副主任医师
太和县中医院 风湿科

强直性脊柱炎“十问”

11427人已读

强直性脊柱炎,顾名思义其结局会出现身体的强直,大家传统的观点是,强直性脊柱炎需长期服用药物,长期用药会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不好。真实情况如何,此文通过十个问题帮你了解真实的强直性脊柱炎。

一问: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并可累及外周关节及关节外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结局是受累部位的致残性改变,多发于40岁以下的的青壮年男性。

二问: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

HLA-B27高度相关,多因感染、外伤诱发起病,但确切病因不清楚,HLA-B27阳性不代表一定是强直性脊柱炎。

三问: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受累部位,一般有如下五个方面的部位受累。

(一)脊柱:腰背部疼痛,疼痛特点是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夜间疼痛明显,服用镇痛药后疼痛症状可显著缓解。

(二)关节:特点是多发生下肢大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非对称性受累。

(三)肌腱端:跟腱炎常见,可表现为交替性跟腱肿胀疼痛。

(四)趾指端:单个或多个手指、足趾肿胀,像腊肠一样,称腊肠趾或指。

(五)眼前葡萄膜:眼部虹膜睫状体炎,发作时出现疼痛、畏光症状,反复发作可出现眼压升高,影响视力。

四问: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危害的“罪魁祸首”?

罪魁祸首是“炎症”的持续存在,无炎症持续存在则无危害,有炎症持续存在则有危害,炎症持续在受累部位存在,在脊柱关节部位的结局是强直性改变,在眼部的结局是眼压升高,视力影响。具体演变如下:

(一)脊柱炎---炎症持续存在---炎症部位增生性改变---骨桥形成---脊柱强直。

(二)关节炎(主要是髋关节)---炎症持续存在---炎症部位关节破坏融合---关节强直丧失关节功能。

(三)虹膜睫状体炎---反复发作---瞳孔粘连---眼内升高---视力影响。

五问:强直性脊柱炎“炎症”治疗策略?

(一)战略:强直性脊柱炎“炎症”有自限性特征,也就是会疾病自愈,只是具体时间不能预测,积极用药的意义就在于“炎症”自限之前控制“炎症”发展,缩短“炎症”自限时间,不出现“炎症”危害,在“炎症”自限之前减轻痛苦,“炎症”自限之后保持脊柱关节正常结构。

(二)战术:发现早期炎症---有效治疗早期炎症---防止早期炎症持续演变---不出现增生性晚期炎症改变---避免脊柱关节强直、眼部粘连等致残结局。

六问:如何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

“炎症有无”是强直性脊柱炎是否用药的前提条件,有则治疗,无则不治疗。提示“炎症”有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主观指标为临床症状,客观指标为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和受累部位磁共振表现。

(一)主观指标:症状持续存在,对药物反应较差或没有反应,甚至症状呈加重趋势,提示“炎症”持续存在。

(二)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提示“炎症”存在。

(三)影像学指标:受累部位磁共振的信号强度能提示“炎症”存在。

七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炎症”的主要药物?

有证据证明有效的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炎症”的药物为抗TNF-α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柳氮磺吡啶,除此之外,临床有时还结合理疗、中医中药治疗。在此提醒,青霉素等抗生素来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是无科学道理的,因为青霉素对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炎症”有效,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特征是“非感染性炎症”,不属“感染性炎症”范畴。临床如何具体选择药物,主要基于病情判断、药物作用机制、治疗反应、药物安全性考虑,最终选择药物需专科医生指导。主要使用药物介绍如下:

(一)生物制剂:国内的主要有益赛普、强克,安佰诺,进口的为恩利、阿达木、类克。作用机制是抑制强直性脊柱炎“炎症”环节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控制炎症水平,进而控制“炎症到强直”的病理进程。副作用主要是对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使用前要求排除结核、肝炎等疾病。临床推荐经非甾体抗炎药足剂量足疗程治疗无效和有严重致残倾向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如髋关节受累和眼部受累的强直性脊柱炎。

(二)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有双氯芬酸钠、氯诺昔康、美洛昔康、洛索洛芬钠、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作用机制是抑制强直性脊柱炎“炎症”环节的环氧化酶,降低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产生,控制炎症水平,影响“炎症到强直”的病理进程。副作用主要是对胃肠道损伤,肾功能不全着禁用,其中塞来昔布、依托考昔为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能减少胃肠道损伤。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推荐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线用药,但要把握好有效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

(三)柳氮磺吡啶:本品为磺胺类抗菌药,口服后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临床推荐主要是有外周关节(四肢关节)受累的患者,对中轴部位(脊柱)受累的患者无效。

八问:强直性脊柱炎“炎症”的理想控制状态?

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不是没有目的的治疗,也不能仅凭对疼痛的感觉来判断,达到临床炎症缓解、实验室炎症缓解、磁共振缓解才是理想的“炎症”控制状态。具体缓解条件如下:

(一)临床炎症缓解----基本没有疼痛症状。

(二)实验室炎症缓解----血沉、C反应蛋白持续正常。

(三)影像学炎症缓解:受累部位磁共振的信号强度提示无“活动性炎症”存在。

九、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认识误区?

(一)40岁后疾病稳定,不需治疗:是无科学依据的结论,后期疾病的稳定取决疾病前期的活动度控制情况。

(二)强直性脊柱炎会遗传:有脊柱关节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强直性脊柱炎,但强直性脊柱炎不是遗传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子女不一定得强直性脊柱炎,但比正常人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大。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HLA-B27相关的疾病,该基因由父母遗传,不会随治疗转阴,已证明与AS密切相关,但HLA-B27基因阳性的人群中仅有小部分的人患病。

(三)急性期不重视处理: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的脊柱炎、关节炎经积极治疗后往往能完全逆转,有些患者往往由于早期未确诊或担心生物制剂等西药副作用拒绝应用,错过治疗时机,出现后期脊柱强直及关节破坏。

(四)稳定期误治乱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控制炎症,稳定期由于炎症不明显,往往不需要特殊处理,主要是合理锻炼、对症治疗和监测病情。

十问:强直性脊柱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患者对健康的美好需求和疾病诊治技术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

(一)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健康的美好需求?

第一层次:疾病治愈,完全健康;

第二层次:疾病控制,基本健康;

第三层次:疾病最大程度控制,相对健康。

无论上述那个层次,治疗过程尽量轻松,治疗花费尽量经济。

(二)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技术的不平衡性?

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性疾病,需得到风湿专科的规范治疗和管理,疾病才能有较好的治疗结果。现实情况是基层有大量的风湿病患者,但设立风湿科的医院主要集中在省会等大城市的三甲医院,现有的诊治环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诊治技术存在提供方的的不平衡性,即“诊治技术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后果是患者在疾病早期常常误诊,治疗过程的异地复诊很容易造成患者及家属身心疲惫,治疗外花费及损失甚至高于治疗性花费。

(三)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技术的不充分性?

强直性脊柱炎由于病因不明,所以还没有针对其病因治疗的手段,现有的诊治技术的还不你能充分满足强直性脊柱炎的最佳治疗需求,诊治技术存在医学认识的不充分性,即“诊治技术的不充分性”。

总结此文目的,即通过“十问”,让大家认清“炎症”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核心作用,真实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炎症”本质特征,认识“炎症”在强直性脊柱炎发展和治疗中的角色和地位,只有如此,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预后判断才有双“明亮的眼睛”,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才会有“精准治疗”,才能相对满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健康的美好需求。

张金山
张金山 副主任医师
太和县中医院 风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