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陈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青少年网瘾的六大心理因素

发表者:刘陈 人已读

青少年学生沉溺网络,并患上网瘾,其原因是多方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六大因素:

1、受网络虚拟激励,动感情节感染

由于运用了很多高新技术,网络游戏的画面和音响效果已近于完美,加上非常吸引人的故事情节,

使得玩游戏的人能感受到从其它艺术形式或其它游戏形式中无法感受到的美妙、惊险、紧张与刺激。

网络游戏的更大魅力在于它具有交互性。

网络游戏为玩家设置了一个逼真的虚拟社会环境,使玩家既可以寻求乐趣,又可以寻找美好的情感,

或释放现实生活中无法释放的不良情绪。

再加上网络游戏的最基本玩法就是升级,这种规则诱使玩家整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2、学习、生活压力大

现在学生的学业压力,人际压力等比较大,渴望以一种合适的方式排除内心巨大的压力。

如果此时家庭或朋友没有及时给予帮助,使他们顺利走出压力的包围,

那么互联网的出现,正迎合了他们强烈的内心需要。

它之所以使一些人沉溺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互联网的在线交互活动本身所固有的去压力性。

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系统给人们行为带来的作用,在于使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不必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地位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被迫接受世俗、规范或准则的约束。

3、家庭问题影响

有些孩子染上“网瘾”的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情感的缺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家人的爱和亲情,而在这些人的成长背景里,由于种种原因,

他不能从父母和家庭中获得亲情的理解和支持,才转而迷恋网络和游戏,这偶然中其实存在着必然。

究其具体原因,有些是因家中父母感情不和,有的本身就是单亲家庭,还有的存在着与父母沟通的障碍、染上“网瘾”就是为了远离父母等等。

4、人际关系不良

因为独生子女、学业压力、城市化发展等原因,许多青少年越来越不会与人交往。

而人天生的孤独感却不断地提示着人要积极地去寻求朋友,以保证心理上的安全。

而互联网提供的时空的延伸性,却创造为人们结识朋友的机会。

在互联网上,地域空间所造成的交往困难不再存在,从而吸引一批又一批在现实生活中少朋友的人。

5、自控能力差

网吧一定程度上是孩子们的乐土。

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

他们自控能力欠缺,一旦上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6、虚荣心重,现实失落

患有网瘾的青少年的背后反映的是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目前这种选拔式的教育,很容易造成学业的失败者。

在家中,家长又只关心学习,不关心孩子的交友、孩子的情感,不注意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因此,其失败感极容易产生。

而在互联网的角色扮演大多出现在多用户网络游戏中,这类游戏中的虚拟环境是网络游戏者运用各自的控制方式建立的。

在角色扮演的虚拟游戏环境中,孩子一旦学会如何参与游戏,这种计算机的交互式的活动就成为一种实时活动,它给予即时反馈和承认,

使游戏者能很快地看到自己的成功,于是他就能实现马斯洛关于学习、自尊的需要以及对成就、名誉、地位的需要。

这些需要,足以弥补他在现实中的失败感到来的痛苦体验。

许多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而沉迷于网络。

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

正是因为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成就感,可以自己做主,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可以增加自信心。

也许,也正是家长和老师在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抢夺了孩子的自主性、成就感和自信心,孩子被逼无奈,才希望从游戏中把那些东西找回来。

如果孩子能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切,他们又何苦要跟家长和老师对着干呢?

少年游戏成瘾者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被父母或学校过度攻击后,只能把游戏当成自己的精神避难所。

所以游戏具有拯救孩子,让他们避免得精神病的作用。

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基本情感需要,那么就请不要剥夺孩子最后的兴趣。


本文是刘陈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