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郭俊斌 人已读
病历资料:患者在新生儿期因为肠梗阻,感染性休克,重度酸中毒入住新生儿科,经检查后确定为机械性肠梗阻,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纠正酸中毒并急诊手术探查,证实为梅克尔憩室致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手术切除了约60%的小肠,术后一直追踪复查 ,目前术后九个月了。孩子生长发育基本正常,体重近10公斤,各项血液指标及生化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每天进食良好,排便3次,糊状,没有任何短肠综合征的症状。
龙虎网讯(通讯员 张国强 记者 于倩)家住六合的思思出生才15天,就因小肠坏死住进了医院。思思当时不哭不闹也不肯吃奶,肚子却鼓得像个大皮球,吓坏了一家人。经过抢救,目前思思已痊愈出院。
思思刚刚从当地医院出生没有多久,一天晚上在家一直哭闹不停,不吃奶,还频繁呕吐,一开始家长没有什么注意,以为是奶吃多了,可是经过一个晚上的闹腾,发现宝宝不哭了,也不闹了,也不肯吃奶,家里人发现他肚子鼓鼓的像个大皮球一样。家里人赶紧带着他来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就诊,接诊医生发现小思思反应迟钝,腹胀,腹壁都可以看到静脉血管,经过实验室的检查,发现血象异常高,PH值只有7.16(正常值7.35-7.45),随即就以新生儿败血症和乳酸酸中毒收入新生儿病房。
入住新生儿科的小思思一直不吃奶,肚子涨涨的,反应也不行。经过会诊,医生发现思思的腹胀明显,肠鸣音的微弱,下肢可见花纹,床边X片显示液气平面(肠梗阻的表现)高度怀疑新生儿肠梗阻,目前最好治疗方法就是剖腹探查,将绞在一起的肠子打开。
紧急完成急诊相关检查,刚满月的小思思就被推进了手术室,郭主任在打开小孩的腹腔后,发现腹膜充血水肿,腹膜后可见浑浊的血性液体约50毫升,局部肠腔颜色暗,高度扩张直径近3cm,部分肠壁已经坏死和腐败,有臭味溢出,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并发肠坏死,郭主任将坏死小肠移出后,发现小肠梅克尔憩室(先天性畸形一种),尖端索带连着肠系膜根部,小肠疝入形成内疝造成了肠腔坏死,郭主任立即松懈索带,用温的生理盐水湿润肠管,15分钟后发现肠管无回复趋势,随即予以切除。全程手术共切除了3/5的小肠,共约160cm的肠腔,切除了90cm,保留了70cm左右,此手术方案郭主任考虑到目前保留小肠的功能,是不毁影响他的远期生长发育。手术很成功,未满月的小思思在新生儿的暖箱里,新生儿医护人员精心为他制定个性化护理和喂养方案。患儿顺利度过了感染关、喂养关等,经过两周的恢复,每次的奶量可达到80毫升,大便通畅,精神反应好,而且体重也增加了,昨日在小思思在南医大二附院新生儿科痊愈出院。
南医大二附院儿童医学中心儿外科专家郭俊斌主任介绍“小思思来的时候酸中毒,感染性休克,虽然之前已知孩子患有肠梗阻,但没想到是如此严重。”郭主任还说到“小思思出生后两周就出现梅克尔憩室并发坏死性的肠梗阻,术中的肠管已经坏死,都有臭味溢出,真没有想到的,这种病目前由于病情罕见、复杂,手术还容易形成‘短肠综合征’患儿死亡率极高,手术难度非常大。术中,我们针对憩室和闭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幸运的是虽然切除了大面积的肠管,但是我们保留的应该是保证小思思生长发育的所需要的肠管长度。此次这个小患者,由于新生儿科发现的及时,儿外科及时手术,加上围手术期的护理到位,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由于环境污染、饮食污染等原因,近年来新生儿畸形呈上升趋势,梅克尔憩室是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生率为1%~3%,男女比例约为3:1,绝大多数终生无症状,只是在腹部手术时偶然发现,少部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引起肠梗阻也是并发症的的一种,郭主任提醒家长在带小孩子的时候,一应要观察孩子吃喝拉撒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本文是郭俊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