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
发表者:孙圣坤 人已读
以下是我在泌尿外科医师“究镜”平台上发表的参加2018年AUA感言:
这次在旧金山参加了第113届AUA年会,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新设备及其引领的新技术所带来的震撼。回国十几个小时漫长的飞行和脚下浩瀚深邃的太平洋,给了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觉得有义务把自己参加年会的感想写下来。
每年EAU、AUA之后,大家都热衷于指南的解读更新,但欧美的指南真的适合中国人吗?举个例子就是美国的女人产后不需要坐月子,中国女人可以吗?这个问题可以写篇论文但不是我在此想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这次参加AUA我觉得有比解读指南更重要的事,外科医生的直觉告诉我,这么多年,我们不断追随欧美的临床技术,而忽视了另一个更具决定性的领域——核心器械设备的创新。
作为外科医生,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是起码的要求,技术的完善能够最大化利用现有的器械设备,但技术不是万能的,对技术的过于迷信和孤芳自赏容易蒙蔽我们的双眼。
现有的术式原则及技术手段,几乎都是几十年前就已经成熟的,因此想在技术上取得革命性突破的空间已经不大。在热衷于技术改进时,我们是否应该更重视硬件,即器械设备的研发?
现代泌尿外科发展的历程表明,革命性的突破几乎都是先进设备引领所推动的。如激光设备的成熟使得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更加高效和微创;达芬奇机器人的出现解放了外科医生并降低了盆腔手术的难度,高难度的肾肿瘤增加了保肾手术的机会。即使一个简单的倒刺线也大大降低了肾部分切除缝合的难度,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没有先进器械和设备的引领,仅仅靠外科医生的勤学苦练是不可能取得如此突破性进展的。
现代泌尿外科的器械设备层出不穷,但很遗憾难以在核心医疗设备领域看到我们民族品牌的身影。很多医院乃至科室的宣传,都是以拥有价值多少万元乃至亿元的进口设备为荣。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发展惯性,国内绝大多数医药企业注重短期利益,重市场轻研发,满足于做组装企业,仿制一下稍作改动就美名曰创新。
如果不亡羊补牢,痛定思痛,从中兴的惨痛教训中吸取经验,去补足生物医药领域制造业的短板,中兴芯片悲剧难免会在核心医疗器械领域重演。
同组装仿制产品相比,真正意义上的器械设备创新是很艰难的,投入风险大,花费时间久,政策层面也缺乏相关的制度保证。我个人设计器械的经历就是一个缩影。
2012年,我偶然发现针状电极可以用在膀胱肿瘤电切中,并且优于传统术式,因此我将之命名为“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但应用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器械不能完全发挥该术式的优势。于是我研究设计了等离子针环电极并申请了专利。
我先是和国内某内窥镜知名企业联系,希望合作进行试制生产。期间和企业打交道很是头疼,工程师摈弃了我的初衷,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也许他说得有道理,但是他做出的却不是我想要的,因此很难达成共识,拖了大半年最后不了了之。
后来我联系了沈大内窥镜公司,在研发部曾宪九部长的支持和主导下,很快做出了第一代产品,临床使用效果良好。这种新器械完全发挥了该术式的优势,利用新器械,我们开创性完成了多例高难度手术,如经尿道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经尿道膀胱平滑肌瘤切除、经尿道膀胱粘膜剥脱术,创造了“张力辅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式。
所有这些创新,仅仅是源于一个小小的器械研发。
现在,我已经连续两年在AUA年会上报告推广这种新术式了。我不是在此做广告,但我体会到,即使在301这样级别的医院,想让自己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付诸实践,尚且颇费周折!依靠我们现在的医疗研发体制,想上人工智能等高大上项目,我是看不到前景的。
国内医药企业在这方面难辞其咎,满足临床需求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口号,需要的时候喊一喊。医疗企业业绩没有中兴好,但与中兴共同的缺点就是热衷于组装仿制,缺乏创新的灵魂,没有自己的品牌。
我在美国开会期间,欣闻中美在贸易上达成了协议,中国即将修改专利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如果不研发自己的核心产品,继续靠舶来和仿制,将是死路一条。
作为临床医生,如果我们只注重技术层面的改进或创新,跟在欧美国家后面走,只能拾人牙慧、做点修修补补的工作,永远无法搭建自己的高楼大厦。
器械设备的研发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医学、工程、机电、材料学等多方面知识,外围还需要信息、政策、法规的支持。所有这些,除了医学,都不是我们临床医生所熟悉的。
因此,临床医生必须求助于企业工程师,但工程师又不懂医,所以医生和工程师之间的对话,有时就是鸡同鸭讲,很难达成共识。
我和很多外科医生交流过,大家在临床工作中通常都会突然想出一个好点子,或者某个环节改进的想法,但限于繁忙的工作以及缺乏倾听者,因此临床医生绝大多数的好点子、金点子就灰飞烟灭了,没有机会实现转化的。
中国制造2025旨在核心领域打造国之利器,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是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如何消除这一领域的重大短板,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从泌尿外科学会层面,要鼓励、支持企业与临床医生的合作,并为此创造条件。
2017年CUA年会新设立了泌尿男科工程分会场,这是个很好的开端,体现了学会领导的高瞻远瞩。但希望不仅仅是年会上报告一下,而且要形成一个组织,将分散在不同医院各个岗位有志于创新的散兵游勇组织起来,形成规模,为充满创新激情但缺乏系统支持的青年医师提供展示自己创新理念的孵化平台。
2.从企业经营决策层面,中兴通讯的前车之鉴,希望能唤醒国内的企业和医院。
抢占市场只关系到发展快慢,而缺乏核心零部件却事关生死。医院和企业必须摈弃抄袭仿制等违反知识产权行为,瞄准实实在在的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投入精力去研发自主品牌的产品,主动从临床一线医生中寻找创新的火花,组建以临床医生为核心顾问的研究团队,进行项目研发并实现商业转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医生的知识产权。
3.从个人层面,临床医生比一般的产品开发者更有资格进行医疗产品创新,应该毫不犹豫、当仁不让地做创新的驱动者、主持者、主导者。
临床医生和工程师之间存在天然的鸿沟,我们每个外科医生都要交几个工程、材料科学的朋友,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就会让我们临床思维的火花转化成有应用价值的实体。
中国的外科医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但如果这种聪明不能上升到智慧层面,只能沦入小聪明;中国的工程师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一群人,但如果这种智商不能脚踏实地为临床所用,只能曲高和寡。如果这两个群体能够携手合作,创造出的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
中国医生的技术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巨大的病人数量,但现实告诉我们,心脏不强,体量再大也无法强大。
如果中国的医疗核心设备继续受制于人,我们宝贵的医疗投入就将继续被外资企业赚走,我们的医务人员将继续沦为外资企业和设备的打工仔。
中兴之鉴,犹然在目,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今天的看客,既是明天的帮凶,也是后天的祭品,因为雪崩之时,没有哪一朵雪花是无辜的。
原文参见: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1808961659502790&wfr=spider&for=pc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