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红杰
主治医师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口腔科
拔牙干槽症的预防
4925人已读
干槽症是主要发生于复杂牙拔除术后,如下颌智齿及磨牙拔除后,本质原因是拔牙骨创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拔牙后2-3天出现术区疼痛及头部放射痛,可伴有口腔异味、发热等;检查创口可红肿,伴有白色或黄白色假膜,创口有臭味。干槽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干槽症的发生除了患者术后要进行良好的口腔卫生护理,还需要医生术中在微创理念指导下采用微创拔牙器械及方法拔除患牙。注重操作细节可以大大降低干槽症的发生。以下是我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供病友参考了解。
术前通过临床检查及口腔全景片等影像资料综合分析拔牙风险、难度,制定方案,做到心中有数。且对患者全身情况及病史充分了解。必要时需要验血等检查。
术中切口结合自身临床能力需要尽可能设计小切口(如袋形切口);翻瓣轻柔;少去骨质,多分牙;尽量避免使用锤击去骨;术后合理清理拔牙创,适当适应生理盐水或利用超声骨刀雾化清理拔牙创;术区合理缝合创口可以大大减少干槽症发生。
合理使用器械、材料及药物。拔牙时使用超声骨刀可以尽可能减少对颌骨的损伤;术后创口内填塞胶原蛋白有利于止血、促进创口的愈合;术后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也可有效预防创口感染。目前临床上也使用含有氯己定的凝胶来保护创面,疗效确定。
本文系冯红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冯红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