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臻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共鸣嗓音疗法详解

发表者:陈臻 人已读

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言语病理师Katherine VA教授设计,适应症包括声带小结、发声紧张、发声无力。研究发现,声带在振动时如果处于微合状态,音量和声带冲击力就能达到最高比值,即音量较大,而声带的撞击和摩擦较小。声带振动时微合的状态对应喉部的轻松感。因此,练习者在发声时需要放松喉部,以减小声带的冲击和摩擦,还需要体会头面部的物理振动,形成共鸣,进一步增强音量。练声前进行拉伸运动和暖嗓练习。拉伸运动包括扩胸、伸背、松肩、转颈、下颌拉伸、咽腔扩展、伸舌等。暖嗓练习包括颤唇发声、颤舌发声或吹吸管发声,有利于预热声带肌肉,缓解发声疲劳。练声内容有5项:①鼻音哼鸣:保持口腔后部张大、双唇合拢突出的口型,用舒适的音高和音量发鼻音/m/,体会喉部放松及嘴唇和硬腭前端的振动感。②共鸣吟诵(chanting):保持音调不变,吟诵含鼻音的音节(如/mi-mi-mi,mi-ma-mu/),做到喉部放松,共鸣位置靠前。逐渐增加音节数量,再过渡到带鼻音的词语、短语、句子,逐步加入声调、重音、响度的变化。③鼻音应答:用鼻音/m/回应对方,类似于“嗯”。把这种应答方式频繁地应用在日常对话中,便于随时调节和体会喉部轻松感和共鸣位置。④音量变化练习(messa-di-voce):保持音调不变,从轻到响,再从响到轻地发/mi/,/ma/或/mu/音,进而用不同的音量诵读词语、短语、句子。此项练习训练练习者气流量和声门下压的调控,使其在大声说话时,声带也能得到有效保护。⑤泛化练习(generalization):即将共鸣嗓音技巧自然地运用于日常对话。可以用共鸣嗓音诵读常用语,变换音调、音量,模仿不同的情绪、场合,使共鸣嗓音的运用趋于自然。共鸣嗓音疗法持续8周左右,每周1次面对面练声,每天自行练习数次。

共鸣嗓音疗法的儿童版名为嗓音探险(adventure in voice),由Katherine教授的团队设计。其原理和练习内容与成人版相同,但训练方法差异较大。嗓音探险在训练方法上整合了儿童心理、运动习得、幼儿教学等多方面的原则和策略,能够培养儿童对自身发声行为的意识和管控,帮助儿童有效习得新的发声习惯。治疗以岛屿探险的游戏形式展开,8次面对面训练分别对应8个与嗓音相关的岛屿,分别是:①卫生岛:评估儿童用嗓习惯,进行和嗓音卫生相关的游戏。②振动岛:进行和鼻音哼鸣相关的游戏,使儿童体会到头面部振动,能够辨识共鸣位置的前后。③吟诵岛:进行和共鸣吟诵相关的游戏,使儿童能够在发多音节时做到声音位置靠前,喉部放松。④说话岛:训练儿童在各类游戏中用共鸣嗓音说话,使其在简单的日常用声(如打招呼、读词语、背古诗)中做到共鸣嗓音的发声要领。⑤大声岛:在各类游戏中训练儿童用共鸣嗓音有保护性地大声说话。⑥噪音岛:通过游戏,训练儿童在背景噪音较大的环境下运用共鸣嗓音。⑦情绪岛:设计各种活动(如讲笑话、过家家、角色扮演等),让孩子在不同的情绪下恰当用声。⑧靓声岛:选择孩子日常玩耍的用嗓强度较大的游戏,练习恰当用声,并和家长、孩子对整个疗程做小结。每次训练后给孩子一张嗓音自评表,让其每天在家给自己的嗓音打分,以培养其对自身嗓音的敏感性。治疗师还需向家长、孩子交代家庭练习的内容,让其做好记录,下次带来。

以上疗法皆需在专业言语-语言病理师指导下进行。

本文是陈臻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