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骨刀在陈旧性脊柱结核后凸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陈旧性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晚期会发生迟发性瘫痪,因此需要尽早手术治疗。众所周知,此类患者的后凸矫形手术是脊柱外科手术中难度和风险最大的,原因是脊髓长期受到角状后凸部位的压迫刺激,变得十分脆弱,而且脊髓受压的腹侧常和角状后凸部位形成瘢痕粘连,术中极易造成脊髓损伤,国内能够完成陈旧性脊柱结核后凸畸形矫形手术的医院寥寥无几。我们医院每年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接近500例,其中陈旧性脊柱结核后凸畸形也不在少数,以往我们使用高速魔钻进行角状后凸部位的全脊椎截骨(PVCR),手术时间平均在8个小时以上,术中输血平均1000毫升以上。
超声骨刀被视为骨科尤其是脊柱外科领域革命性的手术工具,能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和保证神经安全。超声骨刀对骨组织的切割是利用超声刀头的高频振动加速度产生切割力,作用于生物组织时,被碰撞的组织就被破坏切开。在保护模式下,刀头一旦接触到软组织,超声骨刀会立即自动停止工作,降低了损伤脊髓和神经的风险。近来我们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椎板减压和截骨,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将陈旧性脊柱结核后凸畸形矫形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大大降低。下面这例上胸椎重度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在超声骨刀的帮助下,手术即快又顺利,整个手术过程没有输异体血,只回输了自体血回输机回收的400毫升自体血,使一个复杂而高风险的手术变得简单而安全了。
患者男性,39岁,以“胸背部后凸畸形36年,左下肢无力伴排尿困难2年”为主诉入院。查体: 患者跛行步态,上胸段侧后凸畸形,后凸顶点压痛明显,左下肢肌力3级,双侧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亢进,双侧踝阵挛和巴宾斯基征阳性。MRI、CT、X线片示胸4-6椎体陈旧性结核角状后凸畸形,后凸角度101°,我们术前3D打印了患者的畸形部位,手术中采用超声骨刀进行减压和截骨,手术顺利,术后后凸角度39°,后凸畸形矫正率达到61%。术后第二天,患者的左下肢肌力明显恢复,排尿困难消失,术前左足趾不能分开,也能分了。
术前X线片示胸4-6椎体陈旧性结核伴角状后凸畸形
术前320排CT重建示胸4-6椎体陈旧性结核角状后凸畸形
术前MRI示胸4-6椎体陈旧性结核角状后凸畸形,后凸角度101°
术前患者照片
术前3D打印的胸椎角状后凸模型
术前患者卧位可见上胸段后凸畸形
术中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椎板切除减压
术中超声骨刀切除的椎板
术中采用超声骨刀进行PVCR椎体截骨后形成的间隙
截骨矫形后钛笼填塞自体骨植骨融合
矫形后患者上胸段后凸畸形消失
术后2周X线片显示上胸段后凸畸形39°,矫正率达到61%
术后2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1年X线片显示矫正角度无丢失
术后1年CT片显示矫正角度无丢失,植骨基本融合
术后1年患者恢复满意
本文是崔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