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胆固醇肉芽肿是一种含有胆固醇结晶和多核巨细胞的肉芽肿,发生于鼓窦、乳突或鼓室内者,称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病理病因
胆固醇肉芽肿属非特异性病变,是组织对胆固醇结晶产生的异物反应。如因各种原因引起中耳出血、血浆渗出、组织水肿、组织坏死等,以致红细胞破裂、分解,脂肪发生退行性变,均可释放出胆固醇。随着胆固醇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饱和,形成胆固醇结晶,沉积于组织内。由于胆固醇结晶的长期刺激,其周围组织遂产生肉芽组织,并逐渐增大,形成胆固醇肉芽肿。在动物实验中,如将消毒的胆固醇结晶或草酸注入动物的鼓室内,可在局部诱发实验性胆固醇肉芽肿。胆固醇肉芽肿是一种含有丰富血管的肉芽组织,其中有许多由胆固醇结晶溶解后形成的裂隙,该裂隙为长菱形,常呈同心性排列。其周围有多核巨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偶有出血或含铁血黄素沉积。此外,肉芽肿内尚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以及纤维蛋白等。与胆脂瘤不同,本病在肉芽肿与周围骨质间无基质,粘膜一般不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表现及诊断
本病多见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一般仅单耳发病。
1.耳内闷胀或闭塞感,听力逐渐下降,呈传导性或混合性聋,伴耳鸣。鼓膜呈蓝黑色,明显内陷或外膨。
2.不明原因的耳内出血,每次量不多,早期,听力下降不明显,可有耳鸣。鼓膜紧张部正常或轻度内陷,不呈蓝色,往往看不到穿孔。随着出血的增多,部分鼓膜逐渐变蓝,松弛部出现针尖大穿孔,以后穿孔渐扩大,可见肉芽3.以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为主要临床表现,但耳内可有间断流"酱油色"分泌物病史,鼓膜大穿孔,部分病例可见暗红色肉芽。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可初步疑及本病,颞骨CT图片上可见乳突或 (和)鼓室内有软组织阴影,一般无骨质破坏,乳突呈板障型或气化型。本病的确诊有待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临床上多拟诊为骨疡型中耳炎,而在病理检查中方明确诊断。
治疗及预防
1.肉芽肿位于鼓窦、乳突中,听骨链完整,乳突为气化型者,作乳突径路鼓室成形术;乳突为硬化型者,作单纯乳突切开术+鼓室置管术。
2.发生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中,如肉芽肿范围广泛,或合并胆脂瘤及听骨链缺损者,可作改良乳突根治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