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发表者:李洋 人已读
尽管影片目前还没有正式上映,但上周末的大规模点映已经积攒了相当高的人气与口碑。按照往常惯例,只有质量过硬片子才敢于大规模点映,提前发酵口碑。预测《我不是药神》上映后,豆瓣至少8分起步,有很大可能会冲上8.5+。
因为这片子,确确实实戳到了中国人的生存痛点。
徐峥饰演的程勇,原本只是个卖印度神油的小贩,日子得过且过,并不顺心。先是老婆被自己打跑了,然后一周只能见一次的儿子又要跟着后爸去国外发展;老爹血管瘤急着做手术,可神油卖不出连房租水电都交不起。哪儿哪儿都需要钱。
一天,一个叫吕受益(王传君 饰)的神秘男子来找程勇,想托他从印度代购一款药。吕受益是慢粒白血病人,一种血液癌症,需要长期服用抗癌药物进行治疗。然而,正版药「瑞士格列宁」一瓶的售价高达近四万人民币,普通人家根本供应不起。
吃不起药,就只能等死。
而在印度有一款仿制药「印度格列宁」,本土售价只要两千人民币,药效基本无异,价格却只有1/20。但「印度格列宁」在中国境内是禁止销售的。药品走私被抓,是要判刑的。
可是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程勇还是成为了一名「药贩子」。
他拿到了「印度格列宁」的独家代理权,在国内售价五千一瓶。对程勇而言,他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对广大慢粒白血病人而言,他们拥有了活下去的机会。病友们纷纷给程勇送锦旗,称其为「药神」。而随着程勇与慢粒白血病人的深入接触,他意识到了他售卖的不仅仅是药品,更是这些待死者活下去的希望。
终于,当警察开始查封「印度格列宁」,断这些病患的命路时,程勇决定展开一场救赎……
尽管影片开头特意强调了本片乃艺术创作,但其实所有人都清楚,程勇的原型,正是取材于当年热议的「陆勇案」。
影片中程勇是一个纯粹的药贩子,但现实中的陆勇也是一名病患。2002年,陆勇被查出患有慢粒性白血病。当时瑞士进口的正版抗癌药「格列卫」每盒(一个月用量)的售价需2.35万元。在服用了两年的正版药后,陆勇已经花去60万元,深感经济压力。
2004年,他在网上搜索到日本有一种仿制药,托人从日本购买了「印度格列宁」,价格只有原版药的1/8,一个疗程折合人民币不到4000元。之后他开始直接从印度购买,最低售价只有200多块。在自己服用后,陆勇自认「印度格列宁」与正版药药效相同,之后他便通过QQ群等方式向其他病友推荐,托他代购的人也越来越多。
2014年7月22日,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
但戏剧性的是,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
2015年1月27日,,检察院发布《对陆勇决定不起诉的释法说理书》,判定陆勇的行为是买方行为,并且是白血病患者群体购买药品整体行为中的组成行为,因此不构成销售假药罪,撤回起诉。此案当时备受舆论关注,陆勇被捧上「救世英雄」的高度被封为「药侠」。
尤其到了结尾部分,大半个影院的人都在哭,散场时一个个都是红着眼擦鼻涕。
《我不是药神》催泪,但绝不是空煽情,它戳中的正是每个人的痛点——
看病难,看病贵。
谁能保证这一辈子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呢?
一旦遇上大病,动辄上万的高昂医药费让普通人家根本无力承担。一人生病,全家拖垮,这话真不是危言耸听。
影片中有个场景非常动情,一个慢粒白血病老太太对警察说:领导,我求求你,别再查「假药」了行么。这药假不假,我们这些吃的人还不知道么?我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可你们非说这是「假药」。不吃药,我们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他们不是在保药贩子,他们是在保命。
说到底,大家只是想有尊严地活下去。如果都吃得起正版格列卫,谁又会选择印度仿制药呢?
「天价药」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以原版诺华格列卫为例,它在内地售价高达2.35万,但在香港的售价却是1.7万左右,美国1.36万,在韩国更是不足1万。究其原因,是中国高昂的关税。且中国仿制药少,对专利药竞争压力少,价格自然下不来。每个国家对专利法其实都有「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指一些专利在利用的不合理、或由于一些紧急或重要原因需要使用时,国家可以强制把一项专利授权使用。说简单点,就是专利白名单。
印度在药物方面是开放「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所以各药店有大量的价廉物美的仿制药可见。成分与功效相同,但价格更低。中国尽管也有「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但实际上却从未使用过。直到2014年格列卫的专利权到期,我国才出现了仿制格列卫,但也仅限于一代药物的仿制。
有病没有药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
这是一名湖南慢粒病人去省委要求格列卫入保的时候说的话。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