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本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日本九州大学Hashimoto首先报道,故又被命名为桥本甲状腺炎,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炎症。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年龄为40~50岁。
病因尚不清楚。由于有家族聚集现象,常在同一家族的几代人中发生,并常合并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等,故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感染和膳食中过量的碘化物。
1.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可无症状,当出现甲状腺肿时,病程平均达2~4年。
2.常见全身乏力,许多患者没有咽喉部不适感,10%~20%患者有局部压迫感或甲状腺区的隐痛,偶尔有轻压痛。
3.甲状腺多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峡部及锥状叶常同时增大,也可单侧性肿大。甲状腺往往随病程发展而逐渐增大。触诊时,甲状腺质地韧,表面光滑或细沙粒状,也可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无黏连,吞咽运动时可上下移动。
4.颈部淋巴结一般不肿大或轻度淋巴结肿大,但质软。
1.甲状腺功能测定
血清T3、T4、FT3、FT4一般正常或偏低。
2.血清TSH浓度测定
血清TSH水平可反应病人的代谢状态,一般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的TSH正常,甲减时则升高。但有些血清T3、T4正常病人的TSH也可升高,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功能轻度不全而出现代偿性TSH升高,以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临床将甲状腺激素正常,但TSH轻度升高的患者称为“亚临床甲减”。
3.抗甲状腺抗体测定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测定有助于诊断,比较有特异性。
4.彩超检查
(1)甲状腺两叶对称性弥漫性肿大,可一侧肿大为主。峡部增厚明显。晚期体积变小。
(2)表面凹凸不平,形成结节状表面,探头压触有硬物感。
(3)腺体内为不均匀低回声,呈网格样改变。
(4)可伴发滤泡增生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亚急性甲状腺炎,还可伴发腺瘤和甲状腺癌。
早期患者甲状腺内血流较丰富,呈火海征,甲状腺上动脉流速偏高、内径增粗,但动脉流速和阻力指数明显低于甲亢,且频带宽,舒张期波幅增高,又无甲亢症状,可相鉴别。晚期患者血流减少。
鉴别诊断
1.结节性甲状腺肿
超声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等低回声后高回声结节或混合性结节,边界欠清,形态规则。
2.Graves病
结合化验结果。
3.甲状腺恶性肿瘤
可以伴发,通过肿块的边界不清,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毛刺,分叶,垂直生长,纵横比大于1,沙砾样微钙化可以鉴别。
4.慢性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又称为木样甲状腺炎。病变常超出甲状腺范围,侵袭周围组织,产生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嘶等。甲状腺轮廓可正常,质硬如石,不痛,与皮肤黏连,不随吞咽活动,周围淋巴结不大。甲状腺功能通常正常,甲状腺组织完全被纤维组织取代后可出现甲减,并伴有其他部位纤维化,抗甲状腺抗体滴度降低或正常。可行细针穿刺活检和甲状腺组织活检。
本文是王文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