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期体检对排查肺癌很重要
近期,在网上看到健康宣教、微信推送等,说腰痛要注意肺癌、胸痛要注意肺癌、吞咽困难要注意肺癌、头痛要注意肺癌,甚至眼花也要注意肺癌。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感觉自己都被肺癌所包围了,下面还是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吧!
一、首先,肺癌会有什么临床表现?
(一)顾名思义,肺癌主要就是肺的问题,肺的问题表现主要是咳嗽、胸痛;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干咳、呛咳等;大约半数以上的肺癌患者会出现胸痛;另外,胸闷,血丝痰,气管鸣,气促气短等,都是较为常见的肺癌临床表现。
(二)根据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肺癌如果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如果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如果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如果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可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等;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要考虑骨转移可能;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要考虑肝转移的可能;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此外,杵状指(趾)、非游走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肝肿大伴有结节、皮下结节、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等要注意远处转移的可能。
(三)根据中医的五行、五脏学说:金生水即肺生肾,如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土生金即脾生肺,如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火克金即心制约肺,如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金克木即肺制约肝,如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从以上中医理论来讲,五脏是相生相克的,肺系疾病与心系、肾系、肝系、脾系疾病等都有相关性;也就是说,肺的疾病,可以在心肝脾肾等都有表现。所以,肺癌的病患,可有心慌心跳等心系的表现,可有胁肋部疼痛、目黄、身黄等肝系的表现,可有胃纳不佳、乏力倦怠等脾系的表现,可有腰酸腰痛、小便不畅等肾系的表现。
二、其次,有这些表现就是肺癌吗?
肺癌的表现有很多,但是有这些表现就是肺癌吗?作为一个临床工作者,需要告知大家的是:许多的症状体征是由不同的病症引起的。譬如:咳嗽可以是吸入一些异物,比如尘螨、花粉、毛屑或者一些刺激性气味引起;也可以是.感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引起;气温、温度、气压等改变时也可诱发咳嗽;情绪激动、紧张不安也可促使咳嗽发作;有些药物可引起咳嗽发作,如ACEI类降压药等。胸痛可以是蜂窝织炎、带状疱疹、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等胸壁疾病,或者心绞痛、心梗、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心系疾病;也可以是胸膜炎、气胸、肺炎、气管支气管炎等肺系疾病;以及食管炎、食管裂孔疝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胸痛。至于胸闷、血丝痰、声音嘶哑、水肿、静脉曲张、头痛、恶心、眩晕、骨痛、腹痛等一系列的症状,只是许多的疾病中的一个表现;肺癌只是有这些症状中的一个疾病而已,不一定出现这些症状就是肺癌。
三、我们要注意“大三综合征”
在读医的医学生群里面,有一个“医学生大三综合征”,主要是因为医学生经过部分的学习,对身体结构和功能有部分了解;但在刚刚接触临床疾病时期,医学生诊断水平有限,加上个人心理因素作用,极易出现自己身体不健康的幻觉。譬如:大三临床专业课学习的时候,每天看着很多相同或者相似症状的人!其中在肾内科实习的时候可能会迎来了疑心病的大爆发!上厕所的时候:看见小便这么多泡沫,莫非有蛋白尿了?会不会还有暂时看不到的血尿?我是不是得了肾病综合症?是不是慢性肾炎?要肾衰了么!要尿毒症!!然后,默默的在厕所观察了一会。。。。泡沫消失了。。。。好了,没事了。。。。。又譬如:头疼的时候,是不是高血压啊?如果高血压,是不是肾性高血压?又要肾衰了么!又要尿毒症了啊!!然后,自测了5次血压,教科书一样的标准;不死心的找同学又测了5次,依然与教科书一样的标准;然后,睡一觉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当然,在其他的科室也可能会出现相同的表现,在心内科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梗?在神经科可能会出现颅内肿瘤?脑炎?神经衰弱、甚至精神疾病?。。。。
当然,医学生有这种“大三综合征”,而普通的患者,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与培训,就更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担惊受怕的情况出现。
四、肺癌早期的症状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而且就医也未必能够确诊。许多的不适,其实都有可能是肺癌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不是肺癌的临床表现。具体是还是不是,需要由患者的主管医生来判断。但最重要的是:要定期的进行体检,一般建议1~2年进行全身体检一次,40岁以上的成年人、以及有吸烟、肺癌家族史的朋友更要如此;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等检查来确定。
以上内容根据指南及个人经验提出的建议,大家可以进行讨论与交流。
本文系杨晓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杨晓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