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输尿管返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原因而使输尿管膀胱壁段失去了抗反流的作用,当尿流积聚或逼尿肌收缩而膀胱内压力增高时,尿流从膀胱内倒流入输尿管甚至肾盂内。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在健康儿童中发病率为1%,而在尿路感染患儿中可高达20~50%。膀胱输尿管返流和反复的尿路感染可导致持续性的肾脏损害和疤痕化,从而可能引起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损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临床表现:①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脓尿。婴幼儿常表现为尿路感染与反流的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嗜睡、厌食、恶心呕吐及生长发育迟滞,也可有肾绞痛。发生肾盂肾炎性瘢痕,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及慢性肾功能不全。②体格检查:有时可触及增大的肾脏,偶可触及增粗的输尿管;肾区可有轻度的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尿液的常规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用以明确尿路感染的存在、致病菌的种类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肾功能不全时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蛋白都会升高。
影像学检查:1.超声波检查可以显示两侧肾脏大小不一、肾脏瘢痕形成、输尿管扩张、肾积水。估计肾实质厚度和随访观察肾生长情况。2.MRU可很好地显示肾盂肾盏和输尿管形态,了解肾积水程度和肾功能。3.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确诊VUR的基本方法及分级的“金标准”;B超显像泌尿系异常者,需在感染控制后进行MCU检查。4.尿动力学检查了解下尿路梗阻情况及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可用来确定继发性反流的原发病因。
根据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分级
Ⅰ级:尿反流只限于输尿管。
Ⅱ级:尿反流至输尿管、肾盂、但无扩张,肾盏穹隆正常。
Ⅲ级:输尿管轻、中度扩张和(或)扭曲,肾盂中度扩张、穹隆无(或)轻度变钝。
Ⅳ级:输尿管中度扩张和扭曲,肾盂、肾盏中度扩张,穹隆角完全消失,大多数肾盏保持乳头压迹。
Ⅴ级:输尿管严重扩张和扭曲,肾盂、肾盏严重扩张,大多数肾盏不显乳头压迹。
治疗方案
轻度反流(Ⅰ度、Ⅱ度、Ⅲ度)适用非手术疗法,目的是用药物控制尿路感染,防止肾盂肾炎对肾脏的损害。手术适应症如下:一、严重VUR患儿(IV及V度);二、如有下列情况III度及以上VUR患儿,宜尽早进行手术:①预防感染不能有效控制尿路感染的反复;②就诊时即发现肾发育延迟;③随访中出现肾功能不全,产生新的肾疤痕。
手术方法
开放膀胱输尿管再植术(cohen)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畸形的传统首选手术方式,但其手术切口长约5-7cm,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膀胱内视野不清晰;术后血尿时间及恢复时间长;术后护理麻烦,术后尿外渗等并发症多;术后切口瘢痕明显,体表留下的手术疤痕也严重影响患儿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我科已采用经气膀胱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畸形,取得较好疗效;其具有以下优点:①CO2的压力以及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极大方便了术者操作,扩大操作空间,使操作视野更加清晰。②气膀胱腹腔镜下行Cohen膀胱输尿管再植术时,移植的输尿管与正常输尿管的走形基本保持一致,可避免发生吻合口梗阻。③术后护理简单方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一般术后2-3天即可恢复,腹部伤口影响小、美观。
本文是陈海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