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腹痛的原因
腹痛(abdominal pain)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胸骨下、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均统称腹痛。
一、小儿腹痛随年龄大小而有不同的表现。
1. 新生儿机体反应差,虽有严重的腹内脏器病变,但往往不表现腹痛,而仅出现顽固性腹胀和频繁的呕吐。
2. 婴幼儿多无自述腹痛能力,更不能确切陈述腹痛的性质、部位及其演变过程,仅以其表现可被家长及医生理解为腹痛,如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哭吵,两下肢蜷曲,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拒食甚或精神萎靡。
3. 年长儿腹痛时常哭闹或转辗不安,双下肢向腹部屈曲,并以手护腹部,而对腹痛性质、经过常常描述不确切,定位能力差。
二、腹痛的病因有哪些呢?
1、从年龄看腹痛
不同年龄的小儿的腹痛,其好发疾病亦各异。对于3岁以下尤其小婴儿而言,其语言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所以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仅用哭吵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了,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好向医生介绍便于诊断。这一阶段多见肠套叠、小婴儿肠绞痛、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
1)肠套叠 对于婴幼儿尤其2岁以下的阵发性的哭闹,不容易安慰,可伴呕吐以及排暗红色或者果酱色大便,可能是肠套叠。
2)婴儿肠绞痛 表现为健康婴儿难以安抚的烦躁或哭闹行为,每天出现3小时以上,每天持续≥3天,并持续3周以上,通常于2周龄发作,6-7周为发作高峰,3-4月龄自行消失,原因不清楚。
3)嵌顿疝 在婴幼儿中也能见到,一般这样的小儿有疝气的病史,一定要告诉医生,家长还当注意疝皮肤的颜色改变。
4)婴儿肠胀气 表现为婴儿突然大声啼哭,腹部膨胀,两拳紧捏,两腿间及腹部蜷曲。多见于一岁内的小婴儿,因过食奶类、糖类或吞入了大量气体产生腹胀而导致腹痛。这一阶段的孩子在护理上,尽量少让婴儿空吸奶嘴,不要在配方奶粉中加糖,对莫名的婴儿哭吵应当去医院。此外小儿夜啼,一到夜晚就不睡觉而哭吵,反复发作,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内脏神经发育未成熟有关的。
2、从疼痛特点看腹痛:
1)急性腹痛—不能耐受伴有其他症状如呕吐,便血,面色苍白,意识改变,可能是急腹症如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过敏性紫癜、胃肠的扭转、胰腺炎等。这时候就不要轻易使用镇痛药,而且加重病情使之恶化。也不要热敷和揉腹部了,应当立即禁食禁水。
2)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多呈隐痛能忍受,可伴随植物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多见于再发性腹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铅中毒、镰状细胞性贫血、腹型偏头痛、腹型癫痫、肠激惹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对于功能性病变如肠激惹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这样的儿童应当养成按时排便和规律进食的习惯。但要注意有时慢性腹痛和急性腹痛的病因可以相同,这是因为疾病在不同阶段其性质发生变化所致,如溃疡病原属慢性腹痛,在合并穿孔时即为急腹症。所以对那些原来有慢性腹痛的孩子,如果腹痛转为持续性或突然剧痛的话,应注意急腹症的可能。
3) 再发性腹痛—疼痛是痉挛性或绞痛性的,多在脐周,也可在腹部其它部位;可每日、每周、每月发作,或数月发作一次,可自行缓解;常于空腹或进餐时突然加重。再发性腹痛90%是功能性的,与生长过快导致的钙缺乏、植物神经失调,内脏感觉高度敏感,胃肠动力功能失调,心理因素如突然受打击、焦虑、忧郁症、学校恐怖症等有关。
3、其他可能导致腹痛的原因:
1)如果腹痛是在食用牛奶、蛋类、鱼虾等食物后发生,一般为过敏性腹痛,只要停止给小儿食用这类食物,腹痛就会好转。避免暴饮暴食,或者过食冷饮,也可减少小儿腹痛。
2)有一种腹型癫痫引起的腹痛,会突然发作,突然自愈。腹痛消失后,小儿精神及体力上均无异常。这种类型的腹痛,需要到医院做脑电图才能确诊。
3)对于新换种类或者刚开始喝的奶制品,有可能发生过敏,常表现腹痛后发生腹泻。这样的话,家长就应当换回原来牌子的奶制品,或者用少过敏的奶制品。一般而言孩子不要时常更换奶制品的品牌,一来孩子可能会因为口味不适应而导致不喝奶,二来有可能发生过敏。
总之,小儿腹痛可能会有多种病因导致,对小儿健康威胁很大,如处理不及时,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凡小儿腹痛明显且不能缓解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本文是郝建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