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新趋势之五---固定方式及小结

发表者:张文涛 人已读

简单地说,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式经历了单束-双束-扁平单束的发展过程。

随着手术方式的改变,移植物在骨道内的固定方法也在改变。三四十年前,最早期的BTB(骨腱骨)是靠挤压螺钉固定的,原理和木匠用的楔子类似。在移植的骨头和骨道之间强行拧入螺丝钉,使移植骨块动弹不得,半年到一年骨头就愈合了。但这种方法容易把移植骨块挤碎而影响骨道效果。后来出现了纯肌腱(没有骨块)的移植物,比如腘绳肌腱。对此,在股骨端,早期仍使用挤压螺钉,但会出现移植物扭转,股骨骨道壁压缩骨折固定不牢等问题,近年来,无论是有没有骨块的移植物,使用比较多的是微型(带袢)钢板。

1533553878940747.jpg

简单地说就是从一个较细的骨道,把大约宽3-4mm,长10mm左右的微小钢板从关节内向外啦,沿其纵轴方向拉出骨道,然后拉其尾端,使微型钢板横向卡在骨头外面。而钢板中间连接的绳索环(袢)连接移植物。这种方法简单可靠,固定牢固。缺点是(可能是)因为移植物在骨道内侧方摆动引起骨道增粗而影响效果。近几年出现了几种可以调节袢长度的微型钢板,原理一样,只是省去了计算挑选袢长度的麻烦。但力学试验证明,有些可调长度袢的微型钢板是容易松脱的。

除了挤压螺钉和微型带袢钢板之外,曾出现过横穿钉(杆)固定。原理就是与骨道内的移植物垂直穿过一两个横杆。因为要使用特殊的定位器,或者横杆不一定穿过移植物中间,或者不能有效固定(横向穿过肌腱的固定物很容易顺向撕开而失效),目前极少有医生使用。

1533553879182363.jpg

1533553879300217.jpg

1533553881788101.jpg

在胫骨骨道内的移植物,使用界面螺钉的比较多,时间也比较久远。因为从外向内拧螺钉还是很方便的。问题是同样可能因为骨道的挤压骨折和吸收等原因出现骨道扩大。所以一般在胫骨端采用复合固定。也就是骨道内挤压螺钉固定,而骨道外再增加皮质骨固定,比如门形钉(类似订书钉),普通螺丝钉,锚钉等。还有一种比较古老的金属纽扣,股骨胫骨两端都可以用。

大部分医生认为股骨端用微型带袢钢板,胫骨端挤压螺钉+皮质骨外固定,是黄金标准。我也习惯这样固定移植物,效果是可靠的。

本文是张文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