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玫瑰痤疮与肉毒素注射新进展
玫瑰痤疮,俗称叫酒糟鼻,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等常见的征象。各种环境源,如紫外线辐射、热、辛辣食物、应激和微生物侵扰,都有可能引发和加重其症状。它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确定,但是先天免疫应答失衡,血管功能异常,表皮屏障功能障碍和神经免疫失调都都在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在玫瑰痤疮的发病中,较为难以治疗的不是丘疹脓疱,而是难以控制的受刺激后面部潮红和面中部固定性红斑(血管扩张)。面部潮红及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可能是神经免疫失调的结果。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乙酰胆碱(ACh)等神经肽与血管流量增加有关的物质,都有可能参与玫瑰痤疮的发病。作为Ach和VIP血管活性肠肽的抑制剂,A型肉毒毒素(BoTA)有可能存在减少面颈部潮红方面的潜在作用。
图1-玫瑰痤疮毛细血管扩张型
为了评估A型肉毒毒素改善玫瑰痤疮的疗效与安全性,美国研究者将9位红血丝型(erythematotelangiectatic)或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组一(n=4)病损区共注射20U A型肉毒毒素,组二注射等计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4、12及16周进行玫瑰痤疮临床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另外,第16周时,两组均注射A型肉毒毒素,分别于第1与4周进行随访。研究发现,首次治疗后第4周,肉毒素注射组玫瑰痤疮基本特征(Primary Features)(短暂性/非短暂性红斑、丘疹与脓包、毛细血管扩张)及次要特征(Secondary Features)(灼烧感或刺痒、斑片)具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生理盐水注射组患者未出现任何改善。肉毒素治疗玫瑰痤疮得到初步的临床验证。
在实际我科临床应用中,肉毒素(BoTA)注射后,两周左右患者即出现,受刺激红斑出现频率和程度的减轻,部分患者背景性固定红斑也有所减退。疗效可维持至少3月左右,无一例出现明显副作用。同时,患者对刺激因素的潮红反应减轻,也减轻后续进行光电治疗减少毛细血管扩张(红血丝)诱发的可能性,联合光电治疗疗效更为明确,安全性好。
图2-肉毒素治疗前,治疗后两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注射(保妥适)治疗玫瑰痤疮时间与流程,预约简丹医生门诊号——面诊评估疗效与安全性——预约治疗(周一二下午为治疗日)
价格:2500/次;2周及4周复诊。通常一年注射2--3次。
本文是简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