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巫松辉 人已读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基于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骨密度测定、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生化测定。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 体积密度) 或者是单位面积( 面积密度) 所含的骨量。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较多,不同方法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骨折危险性评估中的作用有所不同。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DXA 测量的结果。其主要测量部位是中轴骨,包括: 腰椎和股骨近端,如腰椎和股骨近端测量受限,可选择非优势侧桡骨远端1 /3。
基于DXA 测定骨密度分类标准
Table 1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based on DXA
分类 T-值
正常 T-值≥ - 1. 0
低骨量 - 2. 5 < T-值< - 1. 0
骨质疏松 T-值≤ - 2. 5
严重骨质疏松 T-值≤ - 2. 5 + 脆性骨折
注: T-值= ( 实测值- 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 /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 DXA = 双能X 线吸收检测法
对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和50 岁以下男性,其骨密度水平的判断建议用同种族的Z 值表示,Z-值= ( 骨密度测定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均值) /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将Z-值≤ - 2. 0 视为“低于同年龄段预期范围”或低骨量。
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如髋部或椎体发生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而在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的脆性骨折,即使骨密度测定显示低骨量( - 2. 5 < T-值< - 1. 0) ,也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表1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Table 1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steoporosis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三条中之一者)
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
DXA 测量的中轴骨骨密度或桡骨远端1 /3 骨密度的T-值≤ - 2. 5
骨密度测量符合低骨量( - 2. 5< T-值< - 1. 0) + 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可由多种病因所致。在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前,一定要重视和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