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发表者:徐清榜 人已读
经 皮 神 经 电 刺 激 疗 法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
转自中国疼痛网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简称TENS)是根据疼痛闸门控制学说于70年代发展起来,应用电池供电的袖珍仪器以治疗疼痛为主的无损伤性治疗方法。之所以用"经皮"(transcutaneous)一词,是为了和植入电极相区分。经过20多年的发展,TENS在欧美国家非常普及,其临床应用已超出了疼痛范围,但仍以治疗疼痛为主。成为不用吃药不用打针解决疼痛的最基础方法。
一、物理特性
(一)波型
大部分TENS仪产生持续的、不对称的平衡双相波型,形状一般为变形方波,没有直流成分,故没有极性。但因为是不对称双相波,一个时相(相位)的作用可能比另一个时相强一些。此外,少数TENS仪器使用单相方波、调制波型等。
尚没有证据表明一种波型的疗效比另一种好。
(二)频率
TENS的频率一般为1~150Hz可调。最常用的是用70~110Hz(常规TENS),其次是1~5Hz(针刺样TENS),中频率(20~60Hz)和120Hz以上的频率较少选用。
(三)脉冲宽度
一般为0.04~0.3ms可调。对于有脉冲群输出方式的仪器,脉冲群的宽度一般为100ms左右,每秒钟1~5个脉冲群,群内载波为100Hz的常规TENS波。
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TENS的主要作用是镇痛。由于它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长,尚没有推广,故下面较多地引用国外的研究资料。
(一) 镇痛
1. 镇痛机制
TENS是根据闸门控制学说而发展起来的。产生镇痛作用的TENS的强度往往只兴奋A类纤维。在肌电图上使外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A波产生去同步,对传导伤害性信息的C波没有影响,但明显减弱甚至完全抑制A和C传入引起的背角神经元的反应,TENS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背角神经元的自发性动作电位活动亦明显减少。
阿片肽在两种方式的TENS镇痛中作用有所不同。高强度针刺样TENS(2Hz)引起的镇痛可以被纳络酮逆转,腰段脑脊液中的脑啡肽明显升高,而强啡肽无明显变化,说明内源性阿片肽起重要作用。常规TENS(弱强度、100Hz)使强啡肽有所升高,脑啡肽不受影响。高强度、高频率(100Hz)的TENS 的作用能被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逆转,说明GABA能神经元参与了镇痛机制。
关于TENS镇痛的中枢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2、临床应用
(1)急性疼痛
①术后切口痛:TENS最成功的应用之一是术后的切口止痛。80年代以来,大量的文献报道TENS治疗术后切口痛,包括各种胸、腹部手术、关节手术等,效果非常满意。TENS能减少止痛药物的摄入,使患者能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对某些病人能缩短ICU或住院时间。
一般在术前就应给病人应用TENS,以确定合适的参数。在手术结束前将一次性电极平行放置于切口两旁,伤口缝合后立即通电治疗。通常持续刺激48~72小时,可由病人调节电流强度。
②骨科疼痛:Paris等(1983)用TENS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结果表明TENS能较早缓解疼痛、减轻水肿、早期恢复ROM和行走功能。
Kaada(1984)用TENS治疗肩周炎取得显著疗效。
Levy等(1987)报道TENS能使实验性家兔急性关节炎的关节积液和白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相关性疼痛。此外,有报道对急性腰肌扭伤、运动创伤等的疗效优良。
③妇产科疼痛:1977年Augustinsson等首先观察了TENS对147例产妇因分娩而引起的腰痛、骨盆疼痛的疗效。在第一产程,止痛效果最好;第二产程次之,没有发现副作用。此后又有很多报道证明TENS有助于分娩,不利之处是偶尔干扰胎儿监护仪。
Dawood和Ramos(1987)用TENS治疗痛经,方法是平肚脐处以倒三角形用三个电极治疗。结果TENS的疗效好于安慰性TENS和布洛芬,82%的患者愿意用TENS取代药物治疗,常规TENS治疗疗效又好于针刺样TENS。Kaplan等(1994)报道TENS治疗痛经有效率达90%。Milson等(1994)报道TENS和口服萘普生都能显著减轻痛经的疼痛程度(p〈0.001、〈0.01〉,但TENS对子宫内压力无影响,而萘普生能减少子宫活动,降低子宫内压力,说明两者的止痛原理不同。
④颌面部疼痛:Hansson(1983)等报道治疗急性牙痛,TENS的疗效比安慰性TENS和阿斯匹林好,但常规TENS的效果与针刺样TENS无差异。TeDuits等(1993)观察了27例6~12岁的儿童患者,有2个对称部位龋齿的,随机决定在牙修补术时一个用TENS止痛、另一个用局麻止痛。结果两组的止痛效果无显著差异,但78%的患者更愿意用TENS来镇痛。
⑤ 对内脏疼痛:除痛经外,对其他内脏器官疼痛疗效的报道很少。Nam等(1995)报道TENS能降低实验性肾痛模型(用闭锁输尿管或肾动脉的方法获得)的脊髓背角细胞的C反应38.9%,降低体感诱发电位40.7%。证明TENS对内脏疼痛亦有效。
(2) 慢性疼痛
① 腰背痛:大量的研究证明TENS对控制慢性腰背痛有效,长期应用能减少止痛药的用量、促进工作和正常活动能力的恢复。
②关节炎:Taylor等(1981)、Smith等(1983)报道TENS 对膝关节炎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安慰性TENS,治疗过程中镇痛作用最强,治疗停止后能持续数小时。
Mannheimer等(1978、1979)观察了TENS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止痛效果。用常规TENS,分三种方法。第一种电极对置于腕关节,强刺激;第二种电极亦对置于腕关节,弱刺激;第三种电极并置于胸3脊柱两旁。结果:满意率(患者疼痛显著缓解、持重物时间明显增加)第一种疗法为95%(18/19);第二种方法为74%(14/19);第三种仅为5%(1/19)。全部病人在疗后6小时仍有疼痛缓解。
③ 神经源性疼痛:许多研究表明,TENS对疱疹后神经痛、截肢幻痛、周围神经变性、格林-巴利氏综合症、三叉神经痛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效果。如对疱疹后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优良率在60%以上,对截肢幻痛只有25%的患者能完全止痛(Gnezdilow,1995)。
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感觉减退或丧失。无论是继发于周围神经损伤或神经元变性,粗纤维的传入亦减弱或消失。因此闸门控制学说曾受到怀疑。但Fields(1987)证实了TENS能兴奋未受损害的那部分粗纤维,并恢复感觉活动的平衡(balance of sensory activity)。
④ 头痛:Solomon等(1985)用TENS治疗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结果感觉阈上刺激组有55%的患者疼痛缓解,而阈下刺激组和安慰性TENS组均只有28%的患者缓解。
总之,TENS对治疗疼痛是有效的。短期治疗的疗效较长期治疗的高。1980年美国报告了全美理疗科中TENS 对近30种疼痛性疾病和征候的疗效评价,结果如表3-4-1。
表3-4-1 TENS的疗效(%)
1994年Meyler等报告TENS对各种慢性疼痛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周围神经病损53%、心绞痛75%、骨关节肌肉疾病69%、精神性疼痛和神经官能症10~25%。
(二)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1979年Owews等报道正常人用TENS刺激前臂后手指皮温轻微升高。1982年Kaada用TENS治疗雷诺氏病和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变性。方法是采用针刺样方式(2~5Hz,0.2ms,每日30~45min)以2~4倍感觉阈强度刺激合谷穴。结果表明刺激单侧合谷穴,四肢均会出现疼痛减轻,皮温升高。治疗开始15~30min后,手指和足指的皮温从22~24℃上升到31~34℃。当脉冲频率改为100Hz时,温度只上升0.5~2.0℃。0.8~1.6mg的纳络酮不能逆转该作用。治疗过程中,数例无偏头痛病史的患者出现偏头痛样头痛。Kaada解释为TENS能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使周围血管扩张(包括颅内血管)。
然而Scudds等(1995年)用TENS刺激手腕部后,只有手掌皮温升高,手指温度无改变,低频刺激(4Hz)的作用强于高频刺激(100Hz)。
Larsen等(1995)用TENS刺激一侧星状神经节,结果双手的皮肤均升高1.2℃,皮肤感觉痛阈升高,但瞳孔大小、眼睑裂宽度(即上下睑的距离)、皮肤汗液均无改变。作者认为TENS没有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其镇痛和使皮温升高效应,应该用其它机制来解释。
(三)促进骨折、伤口愈合
应用直流电以植入电极治疗骨不连接有公认的效果,但有侵入性感染和损伤的可能性。80年代以来用TENS治疗骨折后骨不连接获得成功。为了取得近似直流电的成骨效应,脉冲宽度应尽量大些,频率则偏低些,电流强度为保持病人稍有电感的最低水平。
Kahn(1982)用TENS治疗3例骨折后不连患者,电极置于骨折处两侧,采用低频率(1~2Hz)、长脉冲宽度(0.3ms)、低强度(感觉阈),每次30~60min,每天3~4次。结果1例1个月后、2例10周后就可见骨痂形成。
Kloth等(1988)报道用单相波型的TENS治疗皮肤溃疡成功。
近年来开展了微弱TENS(10~600uA)对疼痛和伤口愈合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Becker和Selden使用微电流神经刺激疗法(Microamperage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MENS)一词,并推出电刺激能恢复机体的"生物电平衡(biological electrical balance)",从而促进组织愈合和镇痛的理论机制。
(四)治疗心绞痛
用TENS治疗心绞痛的研究始于1985年。Mannheimei等先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将TENS直接刺激心肌,发现电流密度小于50mA/m2时不会引起心律失常。然后他们观察了10例病情稳定的患者,将电极置于胸壁疼痛区,脉冲宽度0.2ms,70Hz,强度15~50mA。结果表明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心电图上S-T段的压低减轻。接着他们又观察了对23例患者的疗效,也表明TENS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减少对硝酸甘油的依赖。
(五)其它治疗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Scherder等(1995)报道每天30min共6周的常规TEN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re)患者的言语功能、短期和长期记忆均有改善;使悲观、压抑、易激动等情绪减少;对社会的兴趣和日常活动的参与增加。
2.对胃肠反应:Fassoulaki等(1993)用TENS刺激手厥阴心经的P6穴30~45min,子宫切除术术后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Evans(1993)报道用TENS刺激23例早期妊娠(14周前)孕妇手腕皮肤,结果87%的孕妇恶心和呕吐明显减少,而安慰性TENS组仅有10%的孕妇有症状减轻。
2. 对肌张力:Hui-chan、Levin(1993)报道TENS能降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他们用TENS刺激45min后,H反射的潜伏时间显著延长,肌张力降低,并能持续60min,跟腱反射的幅度降低、踝背屈改善,力量增加82%。
三、设备和治疗方法
(一)设备
1.仪器:一般为袖珍型电池供电的仪器。图3-4-1为典型的TENS仪。该仪器设有双通道输出(E1、E2),每通道电流强度可独立调节(A1、A2)。脉冲宽度为40~300us可调(PD),频率1~150Hz可调(PR)。输出方式上还设有常规模式(C)、低频针刺样模式(LR,
即频率为2~10Hz)、脉冲群模式(B)。MR为频率调节开关,MD为脉冲宽度调节开关,MR/MD为同时调节频率和脉冲宽度开关。国内已有多种型号的仪器生产。
图3-4-1 TENS治疗仪
2.电极:大多数使用碳--硅材料电极,可裁剪成不同大小和形状。其次是用Karaya胶和合成聚合物的自粘型电极。此外,还有一次性电极、棉电极等。
(二)治疗方法
1.电极的放置:一般置于痛区、运动点、板机点、穴位、病灶同节段的脊柱旁,沿着周围神经走向、病灶上方节段、病灶对侧同节段上,2个电极或2组电极的放置方向有:并置、对置、近端--远端并置、交叉、"V"字型等。
2.参数的选择:目前将TENS分为三种治疗方式:常规方式(conventional TENS)、针刺样方式(acupuncture like TENS)、短暂强刺激方式(brief intense TENS),各种方式的治疗参数见表3-4-2。此外还有微电流方式,尚处于研究阶段。
表 3-4-2 TENS的参数
方式强度 脉冲频率 脉冲宽度 适应症
常规TENS 舒适的麻颤感 75~100 Hz <0.2 ms 急慢性疼痛;短期止痛。
针刺样TENS 运动阈上,一般为感觉阈的2~4倍 1~4 Hz 0.2~0.3 ms 急、慢性疼痛;周围循环障碍;长期止痛。
短暂强刺激TENS 肌肉强直或痉挛样收缩 150 Hz >0.3 ms 用于小手术、致痛性操作过程中加强镇痛效果。
最常用的是常规方式,治疗时间可很长,从每天30~60min至持续36~48小时不等。针刺样方式能同时兴奋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电极不一定要放在穴位上。治疗时间一般为45min,根据受刺激的肌肉的疲劳情况决定。短暂强刺激方式的电流很大,肌肉易疲劳,一般每刺激15min左右后休息几分钟。
一般每日治疗一次,有些病痛需每日多次治疗。对慢性病需长期治疗者可让病人购买仪器在家里治疗,但应定期回到医院接受医生指导。
四、影响疗效的因素和副反应
(一)影响疗效的因素
Reynolds等(1983)报道老年人、退休者、病程在1年以内者、不需用麻醉止痛药者的效果好。疼痛的部位、感觉是否减退不影响疗效。精神性(心理性)疼痛的效果差。
Mannheimer等(1984)认为电极置于痛点、运动点、扳机点、穴位上的疗效比置于其他位置好。电流强度应逐渐加大至耐受量。治疗前用止痛药的效果差。
安慰治疗的影响:综合文献报道,安慰性TENS治疗的有效率介于25~35%之间。给予患者一些能增强安慰治疗效果的因素,也能提高TENS的疗效。如增强病人的信心和动机、现代化的先进治疗环境、与治疗成功的患者交流等。
(二)副反应
TENS治疗的副反应很少,有关的报道也不多。有些不良反应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最多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刺激反应,这与其他低频电流疗法相似;其次是过敏反应,因患者对电极材料、导电胶甚至电极固定带过敏所致;此外,偶可出现皮肤烧灼,这是由于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电流过大,产生电热烧伤。五、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前已述及)
(二)禁忌证
1.带有心脏起搏器者严禁使用;
2.严禁刺激颈动脉窦;
3.以下情况需小心使用:
①尽管尚未发现TENS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但美国FDA(食品及药品管理局)仍建议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要使用;
②眼睛上的治疗;
③不要将电极置入体腔内使用;
④有脑血管意外病史的患者,不要将电极对置于颅脑;
⑤不要让有认知障碍的病人自己治疗。
本文是徐清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