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郭红宇
郭红宇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陕西 妇产科

怎样科学坐月子

4164人已读

相信不少新手妈妈生完孩子后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

不能洗澡

不能洗头

时间最起码也要一个月

喝水要喝热的

水果不能吃凉的

别到处乱走

吃完补汤好下奶

真的是这样吗?

为了帮到更多的妈妈们科学合理地坐月子,咱们现在就来科普一下!

身体如何恢复?

小便

产后4—6小时之内一定要解小便。一定要当任务完成,即使你没有感觉。因为在孕期你的宝宝一直顶着膀胱,一旦宝宝出生,膀胱压力一下减小,它就会毫无知觉地膨胀,等你有感觉想尿尿,却会因为压力太大排不出来,如果一直排不出来就要导尿,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恶露

分娩之后,你的身体会流出一些血样的液体,有一点像来月经。这个过程要持续2~6周。刚开始的时候,分泌物可能是鲜红色,之后颜色会渐渐变浅。

提醒:

提前准备一些吸收效果好的卫生巾。如果你发现自己在连续几小时的时间里,恶露的量有所增加,不到一小时就需要换一条卫生巾,或者分泌物有异味,有大块的血块,并出现发烧等症状,就很可能是出现了感染,应该及时去看医生。

伤口

●顺产

不少会有2公分左右的侧切,一般在左边,所以和孕期相反,要向伤口的另一边,即右侧睡,有助伤口恢复。

●剖腹产

像其他任何手术一样,剖腹产手术的恢复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提醒:

你大约需要在医院里呆5~7天。你也许会发现坐起来和站直都很困难。而且,在手术后至少六周内都应该避免提重物或者开车。伤口处要仔细护理,尽可能让伤口多暴露在空气中。

如果剖宫产妈妈出现感染的迹象,包括刀口发热、发红、肿胀,刀口部位有脓水渗出,或者发烧(即使刀口看上去很好)等,要及时就诊。

睡眠

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分娩都会让你觉得非常疲惫。再加上又多了一个小宝宝需要时刻照看,你会感觉分身乏术。

提醒:

出生之后,新生儿大约会睡8小时左右。不管你有多么想一直看着自己的宝贝,都要记得保证自己的睡眠。

出院回家以后,你的睡眠(包括你的生活方式)就要完全由你的宝宝来主宰了。尽量避免被外人打扰,如果觉得应付不过来,可以谢绝一些探望(不要担心,朋友们会理解的)。要学会在宝宝睡觉的时候抓紧时间休息。

如何做好身体清洁?

可以洗澡

坐月子不洗澡不仅影响宝妈的心情,还容易使皮肤黏膜积累大量病菌,发生皮疹或者感染。所以所谓的“坐月子”不能洗澡是无稽之谈!

●洗澡时选择擦浴或淋浴,产后42天内不建议盆浴,小心会阴等感染。剖宫产的妈妈洗澡要等伤口好了才可以,室温不能太低。

●水温以37℃左右或稍热为宜,浴室需要开排气,洗澡以5-10分钟为宜。避免因出汗太多易致头昏、恶心欲吐等。

可以刷牙

孕期牙龈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增生,产后易发生牙龈炎甚至龋齿。因此妈妈们需要注意饭后及时用软毛牙刷刷牙,清洁口腔。

其他

小便时可以用温水冲洗会阴,能够冲淡尿液、减轻刺痛感。

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在接下来的这些天里,你将体验到从狂喜到愉快,到伤心,甚至到郁闷的种种情感。这通常是你的激素水平的变化在作怪。当然,新妈妈所要承担的压力也是情绪变化的因素之一。

不管怎样,总会有些这样的时候,你的内心被某种强烈的情感完全占据,这些情感可能包括:

●感到害怕

不管你之前做过多么充分和周详的计划,分娩是一次异乎寻常的经历,对此感到害怕和惊讶是非常正常的。面对递到你怀里的新生命,感到陌生也是很正常的,你大可不必为此感到不安。与所有的情感一样,你对宝宝的爱也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所以,放轻松,你会有足够的时间来爱你的宝宝。这种爱将在以后的日子里疯狂地生长。

●感到伤心

如果在孩子出生后的3~7天里,你觉得不开心,甚至忍不住要掉眼泪。别觉得奇怪,这是正常的情绪。调查显示,70%~80%的新妈妈遭遇过不同程度的产后忧郁情绪。这种反应与孩子的哭闹无关,与你自己的情感无关,而只是体内激素水平在分娩后的正常变化导致的。你只需要放松,好好休息,告诉自己,这种状况只要几天就会过去。

●感到郁闷

大约有15%的新妈妈会出现产后抑郁。如果你在怀孕时就情绪不佳,或者分娩非常不顺利,产后抑郁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产后抑郁的症状包括疲劳,有负罪感,易怒,焦虑等等。新妈妈不是在产后42天要回医院做检查吗,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情绪有问题,可以在那个时候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同时,孕期应该跟家人特别是老公进行充分的沟通,以便在产后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室内环境

产后宝妈身体虚弱易流汗,吹风很容易感冒、对关节也不好,但是门窗紧闭的话,空气中就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反倒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房间应该定期通风,通风时间为每天上午9:00左右太阳出来的时候,下午3~4点。通风时保持皮肤和衣物干燥,不要正对风口就好。

此外千万不要厚衣服厚被子的“捂着”,每年都有许多产妇因过度保暖导致中暑身亡的悲剧发生。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郭红宇
郭红宇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陕西 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