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耳屎那点事
一提起耳屎,不免觉得有点让人觉得有点不适,大事千万不要小看哟,他可不仅仅是人体产生的废物,对我们的耳朵还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耳屎又称耳垢,医学上又称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内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粘稠分泌物。耵聍并不仅仅是人体产生的排泄物,它对外耳道深部结构还具有保护作用,不仅可抑制外耳道内的真菌和细菌,对一些菌属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而且还对可阻挡昆虫和水进入外耳道。
耳屎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的耳道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呈“S”形的弯曲,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性部分,软骨部皮肤较厚,含有耵聍腺、毛囊和皮脂腺。耵聍腺分泌的耵聍和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与外耳道皮肤脱落上皮以及少量毛发混合形成蜡状耳垢,就是我们所说的耵聍,俗称耳屎。
人和人的耳屎有什么不同?
细心的人会发现,人们的耳屎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的是干的,呈淡黄色片状或块状,而有些人的是湿的,呈深褐色油性。医学上我们把耵聍分为两种类型:干性耵聍和油性耵聍。大多数人的耵聍干燥后呈片状,可借助头部活动以及咀嚼、张口等下颌关节活动自行排出体外。有的耵聍粘稠如油脂,呈棕褐色或黑褐色,称油性耵聍,俗称“油耳”,粘附聚集在外耳道不易脱落。遗传因素决定着耵聍的类型,干性耵聍为隐性遗传,而油性耵聍则为显性遗传。假如父母任何一方是油性耵聍的话,孩子则也是油性耵聍。亚洲人和美国本土人大多数为干性耵聍,非洲人和欧洲人油性耵聍居多。
耳屎有哪些作用?
不要小看耳屎哟,它还有大作用呢。耵聍对外耳道和深部的鼓膜具有保护作用: ⑴润滑:耵聍中的脂质对外耳道可起到润滑作用,防止外耳道皮肤干燥。⑵抑菌和杀菌:耵聍可显著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某些细菌有杀菌作用。经常挖耳朵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真菌感染。⑶阻挡异物:耵聍内含有的油脂成分可有效防止水分进入耳道。片状或团块状耵聍还可阻挡昆虫和其他异物进入外耳道深部,起到保护作用。
耳屎需要经常清理吗?
下颌关节位于外耳道的前壁,正常情况下,通过张口、咀嚼等下颌关节的活动,耵聍可自行排出外耳道起到自洁作用。除非耵聍过多完全堵塞外耳道造成不适或引起听力减退,一般不需要自行清理耵聍。
如果外耳道耵聍积聚过多形成团块,堵塞外耳道,称耵聍栓塞。可堵塞外耳道,影响声音的传导可引起听力减退,或者耵聍遇水膨胀后出现耳闷胀感或疼痛,这时需要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清理,千万不要自行用棉签或不洁工具进行清理,或者到外面让别人进行所谓的“采耳”,有时反而可将耵聍推向更深部位,难以清理,或者损伤鼓膜。
耳朵总是痒怎么办?
有些人耳朵总是痒的厉害,甚至半夜会痒醒,影响睡眠,总是忍不住去掏耳朵,这时需要到医院检查有没有外耳道真菌或者外耳道湿疹。严重时还会出现耳痛,耳流水或流脓,耳闷或听力下降等,需要先清理而岛内异常分泌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平时需要注意哪些?
提醒大家不要经常挖耳,我们已经知道耳屎对我们的耳朵有保护作用,所以没有必要把它清理的过于干净,经常挖耳对外耳道皮肤也是一种慢性刺激,易诱发外耳道炎症。另外,一定要看护好儿童,棉签、挖耳勺等物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之处,儿童看到家长习惯性挖耳时会模仿成人动作,不慎可造成外耳道破损出血,甚至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后果。有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预防这种悲剧发生。
本文系陈蓓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陈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