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后腹直肌分离——幸福的二胎妈妈的烦心事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迎接第二个宝贝的到来。当新生命降临时,二宝妈咪们沉浸在再为人母的幸福愉悦的心情中时,千万要留意起一条不容忽视的“坎”——腹直肌分离。随着妈咪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身体形态恢复的高要求,不得不重视腹直肌分离问题。有研究统计后报道,腹直肌分离症在初产妇中发生率 30%,在二次妊娠中发生率高达60%以上。
1.腹直肌分离的原因
1.1 生理的原因-- 女性在怀孕后, 为容纳逐渐增大的子宫,腹部原本平行连接的左右两条腹直肌逐渐分离, 其交叉纤维被不断的拉长。 当怀孕超过 3个月来时, 增大的子宫已经开始突出于盆腔, 腹部开始膨隆, 皮肤弹性纤维与腹部肌肉进一步伸长。尤其是怀孕 6 个月后分离更加明显, 当超过一定限度时, 皮肤弹性纤维发生断裂, 腹直肌腱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 随着婴儿逐渐增大, 使腹壁明显扩张变薄, 腹壁肌肉之一腹直肌出现分离, 逐渐形成腹直肌分离。
1.2 饮食的影响——孕妇肥胖、巨大儿 女性怀孕期间, 由于身体内分泌的影响, 尤其孕早期饮食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口味嗜好发生改变, 偏食、厌食多有发生, 有些孕妇因担心肥胖, 主观上少食, 导致营养不良,机体组织弹性不足。 还有些孕妇则不适当控制饮食,多食高热量的食物, 导致营养不均衡。这些都会造成组织弹性下降,同时胎儿体重增加过快,行成巨大儿,导致腹壁扩张更明显。
1.3 年龄的因素——高龄产妇 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体的适应性整体会逐渐下降, 可表现在皮肤、韧带、肌纤维的弹性下降, 故高龄产妇腹直肌分离的发病率更高 , 分离程度更严重, 产后身体恢复更困难,所需时间相对更长。
1.4 运动的缺乏——腹肌薄弱 现在的家庭结构比较特殊, 二宝妈咪怀孕后, 一般被当做女皇,得到很好达到“照顾”,躺着的时间越累越多,腹部肌群逐渐弱化
1.5 衣着的影响——服饰肥大 孕妇衣着应舒适、透气。但有些孕妈因为嫌弃穿托腹裤或托腹带,无法透气,并且有束缚感。为了减少不舒适感就会选择肥大的衣服,几乎对躯干没有一点束缚力。使承托胎儿的力量完全落在了腹肌上。随着胎儿不断的生长, 体重的增加,腹部肌肉不堪重负, 发生分离。
1.6 剖腹产~腹部手术史,这些也是腹直肌分离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剖腹产手术或其他腹部手术更是直接损伤前腹壁肌群及其腱膜组织,局部损伤处靠疤痕愈合,而疤痕组织的强度和弹性功能都会减弱,这些都会导致产后腹直肌分离状态无法恢复,甚至进一步加重。
2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
2.1腰背痛 腰背痛是指腰部或下背部疼痛。大部分单纯的腰背痛是因为肌肉痉挛所引起,也就是说是一种不正常的收缩挤压到背部某部分的血管,因而使组织和肌肉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腹壁肌肉功能减退,腹直肌分离导致腹壁增大,腹腔器官不能在自己原有的位置上,腹壁负担也大,容易导致腰背痛。
2.2 腹壁形体、外观的改变 生育后由于腹壁的张力和弹性大不如前, 轻度的腹直肌分离可渐渐愈合, 严重的腹直肌分离很少能自行愈合, 因此易使腹腔内的脏器向外膨隆, 同时伴随着产后腹壁脂肪的增厚, 而形成了就变成了很形象的“青蛙肚”:上下腹分界明显,,下腹部膨隆、增厚, 重者可呈鼓状, 腰围增粗, 腹性肥胖。严重的影响了产妇的身心健康, 造成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3 腹直肌分离的预防及治疗
3.1 增强皮肤弹性
3.1.1 饮食方面 在怀孕期间要避免摄取过多的甜食及油炸食品, 应摄取均衡的营养, 改善皮肤的肤质, 帮助皮肤增强弹性。控制糖分摄入, 少吃色素含量高的食物, 要控制体重增长 在怀孕时体重会有所增长, 每个月体重增加不宜超过 2 公斤, 整个怀孕过程应控制在 11 ~ 14 公斤。尽量多吃新鲜低糖水果,少吃饼干零食;喝牛奶以脱脂奶为主,喝汤时尽量选择清汤,减少脂肪的摄入。 每天喝两杯脱脂牛奶, 吃富含维C和粗纤维的蔬菜、水果以此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市一个不错的方法。此外正确的喝水习惯会加速你皮肤弹性的恢复:早上起床后, 可先喝一大杯温的白开水, 它可以刺激肠胃蠕动, 使内脏进入工作状态;清晨, 排出体内垃圾是非常重要的。
3.1.2 运动方面 适度的运动或轻便的家务有助皮肤弹性恢复。 对增加腰腹部、臀部、乳房、大腿内侧等部位的皮肤弹性有效果明显。 孕妇可坚持做孕妇操、孕妇瑜伽, 经常做锻炼, 不仅利于自然分娩, 还对产后恢复非常有益。 对于产妇而言, 一般自然分娩的产妇, 在产后第一天就可以开始活动, 在床上做一些翻身、抬腿、缩肛运动。 尤其是缩肛运动对产后盆底的肌肉和肌膜的恢复非常有益。 而做剖腹产的产妇, 在拆线前可以适当做些翻身及下地走路的活动 , 拆线后就可以适量地活动了。 但无论孕妇还是产妇运动都要适量, 运动量太少无效果, 太过反而对身体有害。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产妇不适宜产后训练, 例如:产后大出血、产褥期严重感染、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慢性肾炎、重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结核、产妇严重心理障碍、半年内头部受伤者史者。
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几组简单易学的康复训练动作,对抗“蛙形腹”。
腹式呼吸 全身放松,端坐位,双手放在隆起的肚子上,鼻子吸气试着让肚皮鼓起来,并且双手向中间脐部聚拢,然后屏气10秒,再用嘴巴缓慢吐气尝试让肚皮向下凹陷。如此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细心感受腹部的一起一落。
结合腹式呼吸的桥式运动 桥式运动可以有效锻炼腰背部,增强对身体核心力量和骨盆力量的控制,搭配呼吸训练效果更佳。首先全身放松仰卧,双脚之间的距离与髋同宽,双膝尽可能屈曲到90°,双手交叉放置在腰腹部两侧(和肚脐眼上下腹),然后用力吸气,伸髋抬臀,使肩、髋、膝至少在一条直线上,再缓慢吐气并逐渐放平身体,同时双手向身体中线靠拢
3.1.3.康复理疗
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这种方法主要用以刺激失神经肌、痉挛肌和平滑肌,亦可用于治疗废用性肌萎缩。利用低频电刺激或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增加腹直肌的肌力,同时可以有效放松腹斜肌的紧张。
3.2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1)分离缺损大于3cm,2)伴有腰背痛,3)伴有腹壁外观问题。
3.2.1 腹壁整复术 通过手术恢复腹壁肌肉和皮肤的紧张度以保持腹部外形的手术,手术将分离的腹直肌重新缝合复位,并祛除过多的皮肤组织以达到腹壁重新塑形美观的目的。适用于:分离程度在3-5cm,伴有腹壁外观形态问题。
3.2.2 腹壁组织分离技术+补片修补术 手术将腹直肌与两侧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做选择性分离;并于腹壁肌肉表面(Onlay)或者其深面(Sublay)运用人工合成补片进行加强修补;并祛除过多的皮肤组织以达到腹壁重新塑形美观的目的。适用于:分离程度>5cm,伴有腹壁外观问题。
3.2.3 腹腔镜腹白线缝合术(微创),腹腔镜下将分离的腹直肌重新缝合复位,适用于:分离程度3-5cm,伴有腰背痛,但外观形态变化不明显者。
3.2.4 腹腔镜下组织分离技术+防粘连补片修补术 腹腔镜下将腹直肌与两侧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做选择性分离;于腹腔内(IPOM)运用防粘连补片进行加强修补。适用于:分离程度>5cm,伴有腰背痛,但外观形态变化不明显者。
我们的建议:1)如果产后筛查发现有腹直肌分离症,建议尽早就诊,接受康复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轻(2-5cm),康复及手术治疗的效果越好;等发展到后期分离程度>5cm,甚至形成腹壁缺损,无论是手术创伤(要做前腹壁肌肉组织分离技术)、手术效果(复发率、术后外观恢复)、还是手术费用(需要用到补片和钉枪),还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会越来越高。2)评估方法可以采用b超,不仅能有效评估腹直肌分离的程度和腹壁肌肉组织的功能情况,而且没有辐射,是产后腹直肌分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本文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何凯
专家门诊:陈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时间:周一下午1:30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