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贵福
张贵福 副主任医师
成武县人民医院 儿科

新生儿生理性特点及护理

4500人已读

作为新手妈妈,在经历了怀胎十月的辛苦之后,看到可爱的小宝宝心里难免是十分欢喜的。可是新生宝宝的护理和喂养是需要注意很多细节的,这样才能让宝宝更加健康地成长。现在将常见的新生儿生理性特点及护理向各位新妈妈及爸爸简单介绍一下:

一、生理性乳房肿大:

新生儿不论男女在生后的几天内可能会出现乳房肿大,甚至分泌少许乳汁样液体。新生儿乳房肿大的原因是,新生儿体内含有从母体中得到雌孕激素、泌乳素等,这些激素刺激了乳房肿大和泌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处理,出生2-3周后就会自然消退。有些老人习惯于挤压新生儿的乳头,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而且挤压乳头易造成感染,侵入的细菌也会引发感染,重者还可引起败血症。

二、“螳螂嘴”和“马牙”:

有些新生儿口腔的两侧颊部都有一个较厚的脂肪垫隆起,老百姓俗称“螳螂嘴”。在新生宝宝的牙龈边缘和腭上,常可见到一些黄白色芝麻大小的疙瘩。这是由于上皮细胞堆积或由于黏液腺潴留肿胀而引起的,俗称”马牙”,对新生宝宝没有危害,属正常现象,大多在几个星期后可自行消失,只要保持口腔清洁,不必作特殊处理。民间有处理”马牙”的习俗,有些老年人主张用布擦去或用手抠或用针去挑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手、布、针不干净,极易引发感染,严重者还会导致败血病。因此,千万不要用针挑或用布擦“马牙”,以免擦破感染。

三、假月经:

新生儿出生5-7天左右,一些女婴的家长发现宝宝的阴道会排出少量红色和白色的分泌物,这就是假月经。在怀孕期,母体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引起阴道上皮和子宫内膜的增生。等到出生后,母体雌激素的影响突然中断,增生的阴道上皮和子宫内膜就会脱落。于是分泌出白色粘液,即白带。假月经是生理性阴道出血,属于正常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后,一般会持续数天,父母不必着急,只要保持外阴的清洁卫生就可以,不需要作特殊治疗。

四、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而非病理状态。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它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但家长必须学会区分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如果不能区分,建议到医院就医。

五、新生宝宝吐奶:

新生宝宝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宝宝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在意,随着宝宝的发育完善,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和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那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妈妈第一次看到宝宝吐奶时可能会很担心,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防止宝宝吐奶。1、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2、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六、新生儿儿打喷嚏:

那是因为他的鼻孔里沾有灰尘,并和鼻腔里的黏液混在一起形成小块。这些异物可以刺激上呼吸道神经,产生痒感,从而引起打喷嚏。通过打喷嚏,可将鼻孔中的异物排出,这对健康是有益的如果婴儿只打喷嚏,没流鼻涕,就不是感冒。

七、脐部特点及护理:

分娩断脐后,脐带残端逐渐干枯变细变黑。一般出生后3~7天内,在脐部皮肤与脐带交界的地方脱落。脐带脱落以后头1~2天内,脐窝可以稍有潮湿,但其周围的皮肤正常。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脐带脱落前护理(1)干燥与清洁:这是新生宝宝的脐带能尽快脱落的重要环节。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要保证新生宝宝脐部的干燥,如果宝宝出汗或是洗澡后,都要用消毒的卫生棉球或纱布擦去上面的水分,特别应注意脐带的根部不能存水,并用75%的医用酒精对脐部进行消毒处理。(2)不要让尿布遮住脐带:如果宝宝使用的尿布过长遮住了脐带,那里势必造成一个湿热的环境,极易引起感染,并会将脐带脱落的时间延迟。(3)每日进行细致观察:观察宝宝的脐带有无出血、渗液、红肿等现象,观察宝宝的脐带的根部有无肉芽组织生成。2.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的医用酒精擦拭脐窝;在脐带脱落、创口未愈之前,应避免爽身粉的局部刺激,否则,脐部在异物刺激下易发生慢性炎症,形成脐肉芽肿,常表现为一小的樱桃红色肿物,表面有分泌物,经久不愈;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有红、肿、热时,常常提示脐部有感染,最好立即去医院请医生诊治。有些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肿块,尤其在宝宝哭闹、咳嗽、排便时明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脐疝”,在6个月以以的宝宝是比较常见的。一般不用特别处理,大部分脐疝都能自行愈合。

八、皮肤特点及护理:

新生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角质层又很薄,皮下毛细血管特别丰富,而防御功能却很差,新生宝宝皮肤易受汗液、大小便、灰尘、奶汁的刺激而发生炎症,一旦皮肤破损,细菌便会乘机而入,导致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新生宝宝的皮肤必须保证清洁,其最好的办法就是洗澡。宝宝用的毛巾、衬衣、尿布、盖被等,最好用细软的棉布制作,并保持清洁,以免损伤和污染皮肤。

九、做好新生宝宝的眼、耳、鼻的护理:

新生宝宝的眼部一定要保持清洁,每次洗澡、洗脸时要先将眼睛部位擦洗干净,平时也应注意及时将眼睛内的分泌物擦去。如果发现有睫毛倒向眼内,要用消过毒的手将眼皮轻轻拨开,使睫毛离开眼球即可。新生宝宝的耳道内会有污垢,主要是乳汁或眼泪流进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可把卫生棉签轻轻探进宝宝的耳内,然后慢慢旋转。这种方法一般能将污垢粘出来,但要注意不能将卫生棉签探入新生宝宝耳朵的深部,而且要将宝宝的头固定好。新生宝宝常用鼻子呼吸,鼻腔一旦被堵就会影响呼吸,所以爸爸、妈妈要经常为宝宝取出鼻垢和清洗鼻涕。也可以轻微刺激宝宝,让其打喷嚏将鼻腔分泌物喷出来。

十、做好新生宝宝的臀部护理:

1、首先要注意选用细软、吸水性强的纯棉布,最好用白色或浅色的旧床单、被里或棉毛衫裤来制作尿布,但必须消毒好或洗净后在阳光下暴晒。2、尿布要勤换洗。宝宝尿湿后要尽快更换干净的尿布,换下的尿布要放在固定的盆或桶里,用中性洗涤液清洗干净,并用开水烫或煮一下,在阳光下晒干再用。3、宝宝大便后,最好用温水洗净屁股,尤其是腹泻的宝宝就更应注意,保持小屁股的干爽。4、最好不要用塑料布等不透气的材料包在尿布外面,以利湿热散发,减少对皮肤的刺激。5、不能用卫生纸垫尿布,卫生纸中可能存留化学物质,长时间用卫生纸垫尿布,接触宝宝皮肤,就会导致宝宝皮肤病,在肛门周围以及外阴局部会发生皮肤鲜红,甚至糜烂,整日哭闹不安。因此,不能用卫生纸垫尿布。

十一、新生儿的体温特点及护理: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皮下脂肪层较薄,对外界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既可能因过冷造成体温过低,也可能因环境温度太高而引起体温升高。体温过低可以使新生儿出现硬肿症、肺出血等疾病,过度保暖使环境温度升高,新生儿会发生高热(体温可达40度),大量出汗使身体内液体大量丢失,会出现脱水、酸中毒、缺氧、脑水肿等一系列表现。家长可根据室温、孩子的状态等判断保暖是否恰当。1、室温适宜。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通风要良好。2、衣被不宜太厚。原则上以新生儿面色正常、四肢温度且全身无汗为宜;如果新生儿脸上有汗、体温超过37.5度(无疾病时)且有不安、烦躁等异常,表示保暖过度,应减少衣被或松开包裹;新生儿手脚发冷、体温在36度以下时表示保暖不足,应适当增加室温,加衣被或采取其他取暖措施。

十二、预防新生儿感染:

由于新生儿免疫机能不健全,抵抗力低,细菌很容易从皮肤、粘膜、脐带残端、呼吸道、消化道等处,侵入新生儿体内而致感染。而且感染后常扩散蔓延而发生败血症等,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预防新生儿感染是很重要的。在护理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新生儿居室必须有充足的阳光,容易通风,空气要新鲜,要温暖舒适。打扫房间时,最好先洒水或用湿拖而擦地,以免尘土飞扬。2、应尽量让亲戚、朋友少来探望新生儿,特别是患有感冒或各种传染病的人,更不应接触新生儿。3、奶瓶、奶嘴及装奶的用具要每日消毒,使用后开水清洗,奶嘴不要用手抓摸,吃剩的奶最好不要再给新生儿吃,必要时也应再次煮沸。4、妈妈及其他接触新生儿的人一定要保持手部洁净,接触新生儿前及换尿布后,必须用肥皂及清水洗手。千万不要在接触自己的鼻孔、口腔或面部后就用手去摸新生儿,因这些部位都有细菌,这样做会把病菌带给宝宝。5、要避免面对新生儿谈笑、咳嗽,更不要去亲吻宝宝的面颊部,以防造成感染。6、给新生儿换尿布、穿衣服、洗澡时,均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7、新生儿期应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贵福
张贵福 副主任医师
成武县人民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