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周病
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疾病的发展可以造成牙龈组织的炎症,形成牙周袋,造成牙槽骨吸收,引起牙齿松动移位甚至牙齿脱落,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疾病造成的这些病理改变的最终结果往往还能够被患者直接感觉到。但是,大家还不清楚,牙周炎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口腔.对于全身健康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牙周炎的四大症状
1、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
正常的牙龈是不应当出血的,许多人认为牙龈出血是身体“火”太大了,买个败火的牙膏刷牙或吃点败火的药就可以了。实际上,牙龈出血是牙周炎最早期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发出的信号,告诉你牙龈发炎了,如果你不重视这个信号,那么牙周炎就会继续发展下去。
2、有持续性的口臭。
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牙周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牙周炎造成牙龈出血,组织发炎,致病的细菌产生代谢产物都会造成口臭。
3、牙齿有松动、位置改变或咀嚼无力。
这是因为牙周病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牙齿的支持力不足,引起牙齿松动、位置改变或吃东西用不上力。实际上这是牙周病到了中期或晚期的一种表现。
4、感觉牙缝越来越大。
这也是由于牙周病造成牙龈和下方牙槽骨的退缩,引起牙间本应由牙龈和牙槽骨占据的空间暴露出来,使患者感觉牙缝越来越大。
实际上,牙周病的临床表现还有很多,在此列举的只是常常出现又没有引起患者足够重视的一些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当及时到牙周科就诊,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可以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孕妇造成不良影响。
(1)近年来研究发现,牙周炎是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牙周炎患者发生上述疾病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牙周炎患者。还有报道,牙周炎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比例也远远高于非牙周炎患者。
(2)口腔与呼吸系统直接相通,又是消化道的入口,口腔内或牙周袋内的大量细菌可以直接进人呼吸道和消化道,对于那些抵抗力降低或者原来就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就可以造成深部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如导致肺功能降低、肺部的慢性炎症,诱发或加重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等。
(3)牙周炎对于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目前研究集中在牙周炎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的全身抵抗力低下.同样在口腔局部牙周组织的防御机能也十分薄弱。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生率和疾病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有的学者提出将牙周炎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同时也有的学者从另一个方面来研究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国内外已经有此方面的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彻底的牙周治疗,牙周状况明显好转后,患者的血糖也同时得到了理想的控制。由此看来.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关系,可以相互影响。
(4)国外的研究还显示,患有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程度明显高于非牙周炎患者。结果提示牙周感染可能对于一些妇女的妊娠结果有不良影响。
总而言之,牙周炎危害全身健康,它对于全身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牙周炎的治疗分四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础治疗阶段,目的在于选用牙周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清除或控制临床炎症和咬致病因素,包括口腔自洁,拔除预后差和不利修复的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选用抗菌药控制炎症,咬颌调整等。
第二阶段为牙周手术治疗和松动牙固定。
第三阶段为永久性修复治疗,一般手术后2-3个月后进行。
第四阶段为复查复治阶段,每半年一次,包括检查菌斑控制情况,卫生宣教,拍片检查,以进一步拟订治疗计划。
牙周病的治疗周期要多长?
牙周疾病的治疗特别是牙周炎的治疗一般是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也就是多个方面、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同时牙周炎的治疗是有计划的,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来进行的。治疗程序通常包括四个阶段: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牙周修复治疗,牙周支持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是牙周治疗的首要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阶段中,要应用常规的治疗手段,消除各种可能的致零因素,消除和控制牙周组织的炎症。包括传授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菌斑控制,尽量规劝患者戒烟,常规的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必要的牙体牙髓的治疗,必要的咬合调整,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必要的药物治疗等,通常要1~2个月才能完成.。在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牙周一站式治疗的新观点:全口牙齿紫
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在24小时之内完成。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外也只有少数的报道,国内尚未见到相关的研究报道。在基础治疗结束后4。6N,要对口腔整体的牙周状况掌譬再次检查和评价,观察对于前期治疗的反应,患者的依从性如何.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牙周手术治疗是牙周治疗的第二阶段。一般是在基础治疗后I-3个月时,对于牙周状况进行再次的全面评估,包括牙菌譬控制情况,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情况,牙槽骨形态等。如果些苎石然有大于5毫米的牙周袋,并且有探诊出血,或者牙龈和乏孽蕃的形态异常,需要进行修整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部位誓择牙周手术的类型。切忌没有经过牙周基础治疗,没有很好地控制炎症就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牙周修复治疗阶段是牙周治疗的第三阶段。通常在牙周手术后2~3个月时进行.因为此时牙周组织的形态和位置已基本稳定,可以进行永久性的修复治疗和松动牙的固定。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也可以在这个时期进行。
牙周支持治疗是牙周治疗的第四阶段,以往称之为维护期,同样是很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要定期复查,检查患者菌斑控制情况、牙龈炎症情况、牙周袋深度、牙槽骨的变化以及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等。发现问题,进行必要的再次治疗。医生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该患者的复查的间隔时间.通常要3~6
个月复查1次,1年左右拍1次X线片。
总之,牙周病的治疗是一项细致和耐心的工作.并且需要医患双方的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满意、稳定和长久的效果。
牙周炎的治疗包括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炎的药物治疗、牙周手术治疗等几个方面。牙周手术治疗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常的牙周手术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牙龈切除术、牙龈翻瓣术、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截根术、分根术、牙半切除术、牙冠延长术、膜龈手术等。
牙龈切除术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或某些部位中等深度的牙周袋,重新建立牙龈组织正常的生理外形。
牙龈翻瓣术是切除部分牙周袋和牙周袋内壁的感染组织,翻起牙龈的黏骨膜瓣,刮除牙齿根面的牙石、炎症肉芽和坏死的牙骨质,修整牙槽骨的形态,最后龈瓣复位缝合,达到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袋变浅的治疗目的。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是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它是在牙龈翻瓣术中,使用一种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组织和牙龈结缔组织,为牙周膜细胞的冠向生长提供一定的空间,使得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牙齿根面,形成新的牙骨质,并且有牙周膜纤维的埋人,最终形成牙周新附着。
截根术、分根术、牙半切除术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手术方法。这些手术只适用于多根牙,是将多根牙中牙周组织破坏严重的牙根或者牙冠连同牙根切除,保留相对健康的一侧牙体组织.并根据需要酌情进行修复,使之继续行使功能。
牙冠延长术主要适用于El腔修复需要保留的残根、牙齿折裂至龈下、原修复体破坏了生物学宽度而需要重新修复者。
膜龈手术是牙周各种软组织手术的总称。主要包括系带成形术、附着龈增宽术、前庭沟加深术以及用牙龈瓣覆盖个别牙的暴露根面。
牙周手术的种类和方法很多,而且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适用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需要强调的是.任何牙周手术都应该在经过基础治疗,消除炎症之后进行。并且应该有效地控制牙菌斑和戒烟,否则会影响手术的效果。
牙周组织的再生(包括骨再生)一直是牙周治疗所追求的最理想的目标。通过手术,某些情况下的骨丧失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多数情况下的骨丧失再生比较困难。这与骨吸收的形式有关。垂直型骨吸收形成的骨下袋有利于骨再生手术,相反,水平型骨吸收不利于骨再生手术。骨再生手术包括翻瓣术、植骨术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其中,引导性组织再生术不仅能使牙槽骨再生.还能使其他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再生,形成一种功能单位,即真正意义上的牙周组织再生。目前,植骨所用的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小牛骨)及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等。
牙齿松动妨碍咀嚼,咬东西不舒服,或是牙齿发生移位.或受到外伤后可以采取固定的方法,防止松动和移位的进一步加重,而且有利于外伤后的组织愈合。
松动牙固定的原理是将松动的牙齿固定在健康稳固的邻牙上,与邻牙形成一个整体,咀嚼时将松动牙齿所受的力量传递到相邻稳固的牙齿上,从而减轻松动牙的负担,使其能够行使正常的功能。松牙固定有暂时性夹板(包括钢丝、树脂结扎)和永久性夹板(包括可摘式和固定式)等多种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牙齿的固定应在牙龈的炎症得到控制、消除咬合创伤之后进行。而且,有些固定方法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牙齿的美观,增加口腔清洁的难度,因此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和时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强口腔清洁的措施,避免由于固定导致牙龈炎症的复发或加重。
本文是李宝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