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直肠癌

发表者:杨静 人已读

直肠癌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大肠癌是指发生在结直肠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直肠癌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中国人与西方人比较,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生率高,约115∶1,低位直肠癌所占的比例高,约占直肠癌的65%—75%,绝大多数癌肿可在直肠指检时触及。尽管有以上流行病学特点,因为大肠癌发病隐匿,初期症状无特异性,易被患者误认为“结肠炎”、“痔疮”等而延误诊疗,故早期大肠癌就诊患者较少,待出现特异性症状多为中晚期患者。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相似的论述则多见于“下血”、“脏毒”、“锁肛痔”等病症的描述中医认为正气虚弱是肿瘤发生之根本正虚应从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辨证。瘀、毒、湿、痰是晚期肠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直肠癌的治疗首推手术,并根据病期的早晚,结合全身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医药等)。特别中晚期病人,手术后的综合治疗尤为重要。而化疗对直肠癌相对不敏感,近年来研究证明,中医药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表现为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疼痛等方面,与化疗配合,尚有增效减毒作用,令人鼓舞。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1.1 辨证论治 是中医学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中医认为大肠癌多因久居湿地,饮食不节,久泻久痢而致脾虚失运,外邪内侵,营卫失调,湿热内生,下通大肠,蕴毒为瘤。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毒邪踞之,蕴结大肠,凝聚成饮,热伤血络,毒邪滞肠,下侵肛门,而成肠疽。论其证,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肝脾肾虚也,实者,湿热瘀毒是也。大多

数学者将大肠癌患者分为5型:湿热内蕴型、瘀毒内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和气血双亏型。湿热内蕴者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方选槐花地榆汤合白头翁汤或清肠饮加减;瘀毒内阻者治以活血化瘀、解毒通腑,方选膈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脾肾阳虚者治以温补脾肾,方选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汤或四神丸加减;肝肾阴虚者治以滋养肝肾、养阴泻火,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气血双亏者治以补益气血,方选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加减。也有人将本病分为四型辨治:湿热蕴毒者治以清热利湿,方选白头翁汤加减;气血瘀滞者治以化瘀解毒,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寒热错杂者治以温脾清肠,方用黄连汤、半夏泻心汤加减;脾虚邪实者治以温脾补肾,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

1.2 专方治疗 大肠癌的专方治疗,包括运用传统方剂加减与重新组方。

1.2.1 清热解毒,利湿化瘀。包括清肠消肿汤(八月札、广木香、红藤、白花蛇舌草、菝契、野葡萄藤、苦参、生苡仁、丹参、地鳖虫、乌梅、栝蒌仁、白毛藤、凤尾草、贯众炭、半枝莲、天龙组成)

通幽消坚汤(白花蛇舌草,槐角,槐花,龙葵,仙鹤草,地榆,当归,黄芪,败酱草,穿山甲,昆布,三七参,黄药子)水煎服加用槐花汤(槐花,鸦胆子,皂刺,血竭,白花蛇舌草,生大黄、败酱草)保留灌肠及掌心握药(全鲜大葱,大黄,巴豆,黑砒霜)30d为一疗程。

1.2.2 益气补虚,解毒消瘀。有用八角金盘、石见穿、败酱草、山慈姑、八月札、黄芪、党参、鸡血藤、丹参、生山楂、大黄、枳壳组成“抗癌9号方”内服,结合“抗癌栓4号”(蟾酥,雄黄,白芨粉,颠茄浸膏,甘油明胶,甘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藤梨根、水杨梅根、野葡萄根、广木香、天仙藤、焦三仙、鸡内金组成肠瘤平汤剂(脾虚气滞加广木香、天仙藤、大腹皮,湿热下注加薏仁、白头翁、凤尾草;肝肾阴亏加枸杞子、熟地、山萸肉)并随症加减,结合手术、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到目前为止,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被认为是最佳方案,早、中期应争取做根治术,再配合化疗、放疗,进一步配合中药辨证论治,可明显延长病人的远期生存率。研究也显示,晚期不宜手术的大肠癌患者,化疗加中药比单一方法疗效优越。有报道,用复方三根汤(藤梨根,虎杖根,野葡萄根,党参,白术,茯苓,八月札,苡仁,生山楂,甘草)结合化疗(以MOF方案为主)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比单用化疗组生存期明显延长。采用“抗癌8号”(八角金盘,山慈姑,蛇莓,八月札,石见穿,败酱草,苡仁,黄芪,鸡血藤,丹参,大黄,枳壳)结合手术、放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中晚期大肠癌采取术后配合化疗、放疗和中药,化疗期间采用扶正健脾、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熟地,枸杞,首乌,黄精,女贞子,沙参,麦冬,鸡血藤,芡实,怀山药)辨证论治;放疗期间采用扶正养阴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太子参,人参,麦冬,沙参,玉竹,丹参,白花蛇舌草)辨证论治;各种攻伐疗法的休止期或后期的巩固治疗则采用扶正解毒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白英,白花蛇舌草,半支莲,黄精,女贞子,仙鹤草)辨证论治。

综上,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直肠癌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病人,在提高生存率,改善化疗后毒副作用等方面,中医药显示出独特优势。

本文是杨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