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畅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肛肠科头号“痛苦源泉”——肛周脓肿

发表者:刘鸿畅 人已读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在医学上是指以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中医学称之为“脏毒”、“肛痈”、“鹳口疽”等。它的形成主要是由肛窦炎引起的化脓性炎症,细菌由感染的肛窦、肛门腺导管和肛门腺进-步侵人到肛门直肠的周围,一旦在那里“安家落户”,就会引起脓性的炎症。此时肛门直肠,周围可有剧烈疼痛、红肿发热,甚至全身不适,排尿困难,继则破溃流脓。溃后伤口久不愈合,就会形成肛瘘。

早期征兆

一般来说,任何疾病的发病都有一个过程,但肛周脓肿多数发病较急,往往不经意间已出现了脓包肿块。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20~40岁的青壮年较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由于在感染的初始阶段,往往患者自己不易觉察,等有了自觉症状,则已形成了脓肿。

所以,肛周脓肿在最早的初期阶段,患者自己容易忽视,而未引起自己的警惕,故而对突如其来的肛周肿痛、破溃流脓,经常是措手不及,不明究竟。也有部分患者认为是自己火毒过盛,臀部上长了疖于,不以为然而任其发展。这些都是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

因此,当你自觉肛旁突起肿块,质硬,有触痛,以后肿痛范围扩大、变软,局部有热感,周围颜色较红时,要考虑自己是否得了肛周脓肿。而当肿块破贵流脓时,可污染内裤。患者经常自觉肛门潮湿,有明显的分泌物,这就表明脓肿已破溃流脓了。这时你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患了肛周脓肿。

护理方式

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有不少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讲述自己在家时的情况,由于不懂医学知识,未能及时就诊,或者用药错误,未能收到效果,其家属也迫切需要了解有关护理方面的知识,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渡过难关。根据我们多年的医学临床经验,我们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及早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初起时,可用2.5%的碘酒及70%的酒精涂擦局部;外用拔毒膏、鱼石脂软膏、玉露膏或将新鲜的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等捣烂敷在局部;局部热敷等。如果炎症不消退,全身症状明显加重的,应去医院治疗。

2)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形成时,千万不要用手用力去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3)预防为主:养成每日按时大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时,可服缓泻剂(石蜡油)或外用开塞露。同时也要预防腹泻,讲究饮食卫生。

4)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勿过度饮酒,多吃新鲜疏菜、水果和含粗纤维的食品。

5)及时治疗能使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如习惯性便秘、慢性咳嗽等。

6)对久坐久站的工作者,要做工间操及其他体育锻炼,如提肛运动。其方法是用力使臂部肌肉向内收缩使肛门向上提。

7)肛门处有慢性疾患,要及时治疗。每天用热盐水或普通热水坐浴,或用中药五倍子汤(五倍子、芒硝、桑寄生、荆芥、莲房各30克加水煮沸)先熏后洗,以消肿止痛。

治疗时机

当您患了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时,一定会要考虑去医院就诊的问题。那么,什么时候去就诊最好呢?一般说来,当患者已有自觉症状时,肛旁已出现了红肿、疼痛,甚至破溃流脓。所以,如果您在家自行处理未见明显效果后,就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从医学角度来说,当脓肿尚未形成的发炎初期,也就是刚刚出现局部疼痛或轻度肿胀,还没有发红、化脓时,可采用局部热敷、热水坐浴,外敷-些中药,有消炎、消肿的效果。局部治疗的目的是使发炎消退或局限化,不要进一步扩大蔓延。此时由于脓尚未形成,脓肿不明显,故不宜育目切开排脓,以免病邪扩散,造成脓肿范围的扩大而加重病情;而当脓肿一旦形成,应及时切开排脓,千万不要因怕开刀、怕疼痛而“包脓养疮”,致使脓肿向深部和周围组织蔓延扩散。

同时,为了控制感染扩散,减轻病人痛苦,在发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后,还需要进行积极的全身和局部治疗。所以,您应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最佳时机,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形成肛瘘怎么办

根据疾病的发展趋势,肛广]直肠周围脓肿经自溃流脓,或经手术切开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最后形成肛瘘。当然,根据脓肿所发及侵害的部位不同,所形成的肛瘘亦不同。

目前对于肛瘘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开刀疗效最为确切,复发率亦很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如果脓肿自溃或经手术切开引流后形成肛瘘,而未及时手术治疗,破溃口可能愈合,但致病的根源,感染的肛窦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随时存在复发的可能,从而加剧病情的发展。

随着病情的反复发作,细菌侵袭的部位不断变化,从而使治疗更加困难,给患者增加更大的痛苦。所以,一旦形成肛瘘,您应消除自已的畏惧心理,积极求医,配合医生治疗。“长痛不如短痛”,争取早日手术,彻底治疗,从而避免更多的麻烦和痛苦。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