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罗佳 三甲
罗佳 主任医师
北京安定医院 临床心理中心

倾听内心深处的“火警钟”—躯体不适

4259人已读

有的人常常感觉身体不舒服,有时头晕,有时心慌憋闷,有时背痛,有时胃胀腹泻,有时疲乏无力……诸如此类,可是看了很多医生,做了很多检查,就是找不到病因,医生也说没啥毛病,可就是感觉“身体不舒服”,“讲不出的难过”,辗转在各科室就诊……换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那TA可能是生了一种“假”病。但是TA可能患有“医学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s,简称MUS)”。 MUS是一种疾病吗?更准确的说MUS是一个描述性用语,可见于躯体化障碍、疑病症、持续疼痛障碍、分离转换障碍、心境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等多种疾病。MUS往往是慢性、波动的身体不适感,症状可以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难以找到器质性病因;或者即使有一定的器质性因素或病理改变,但不足以解释这些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症状是"想象"出来的或者伪装出来的,患者的体验真实,功能受损,症状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无法找到相应的病因令患者更加痛苦,不知如何应对这样的症状,反复就医,重复检查。

也许你会感到疑惑,明明是感觉到背部疼痛,明明就是头晕的厉害,可为什么却说是精神心理疾病呢?我们的思想会自欺欺人,我们的情绪会被压抑,但是我们的身体从不说谎,它忠实地帮我们贮存所有的情绪,提醒我们去真实的去面对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躯体反应是帮助我们心身进行自我觉察最好的伙伴。

今天我们将从认知行为治疗的角度来了解MUS产生的心理机制,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模型认为MUS的发生发展可能和以下4个因素有较大的关系:躯体感受度,功能失调性信念,情绪失调,适应不良的行为:

  • 躯体感受度:躯体感受度是MUS发生和发展维持的主要因素,包括“身体警觉性”,“躯体感觉扩大化”和“焦虑敏感性”3个方面。研究表明MUS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身体警觉性和焦虑敏感性,且容易将躯体感觉扩大化,那意味着他们非常容易感知到身体的变化和不适,且倾向于把细微或模糊的躯体感觉扩大为强烈的不适和疼痛,并将感知到的躯体不适进行灾难化。

  • 功能失调性信念:MUS患者的生活中可能比常人经历更多的创伤事件,这些创伤事件常常和身体健康或疾病相关,由此形成某种固定的信念,如“我的身体必须是绝对健康的”“一旦身体感觉不舒服,就意味着我得了绝症”等等,这些信念就如同学会了骑自行车一般,永远不会被忘记,只是潜伏隐藏起来了,当感知到躯体不适或在生活中遇到压力事件时,这些潜伏的信念将会被激活。

  • 情绪失调:主要指人们对情绪的不良处理方式,如回避、情感压抑、述情障碍等,而述情障碍是MUS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失调,顾名思义就是无法感知和表述自己或他人的情绪,一方面不会感知和表达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不能理解那些富含情绪的语境和事件,无法辨识出不同的情绪,难以从他人的表情中解读情绪,也无法理解各种情绪的诱因。所以当人们遭受创伤或压力应激事件时,由于缺乏合理的情感表达方式,这种负性情绪就会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感知到的躯体症状将会激活潜伏的失调信念,被激活的失调性信念将会产生新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躯体不适症状,从而让人们深陷“躯体不适”的漩涡。

  • 适应不良的行为:指人们感知到躯体不适症状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反应,包括对躯体症状的过度关注,反复在综合医院就诊,反复自己检查身体,寻求保证,回避,选择性注意等。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模型认为“适应不良的行为”将导致躯体不适症状持续存在,是MUS的一个重要维持因素。过度关注躯体变化,反复检查身体,回避,选择性注意等行为虽然短时间内缓解了躯体不适带来的焦虑不安,但长此以往将会强化功能失调性信念,阻碍人们了解真实的情况,而是生活在自己的假想世界里---“健康的人应该是没有任何躯体不适症状的。其中,对身体过度警觉,反复检查身体是MUS患者最常见的行为模式,而不断地警惕躯体疾病只会恶化个体的焦虑,就像一艘航行在北极海域的轮船,它的雷达不断地扫描海面,寻找冰山,以便船长能找到安全的航线,但由于雷达过于敏感,对极小的冰山也进行预警,导致行船十分缓慢,同时也忽略了更多的可以安全形势的开阔水面。

有时,我们的躯体不适症状只是内心的呼喊和求救,是火警钟,我们需要去真正理解这些讯号,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想办法消除掉火警钟。我们需要去倾听来自身体的声音,从中获取智慧,看清躯体问题形成的心灵成因,重新认识自己,解决当下的困扰。 对于持续性MUS患者,应排除是否合并焦虑、抑郁障碍,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抑郁药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等对MUS患者有效,特别是对症状有针对性认知行为治疗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罗佳
罗佳 主任医师
北京安定医院 临床心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