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斗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发表者:白斗 人已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及微创腔内治疗,血管外科-----白斗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后果!!!

  • 全球: 2.4%人口患有外周动脉疾病
  •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 18%人群患有外周动脉疾病
    • 发病率 4.5%
    • 预计到 2030:
      34%的德国人将患上外周动脉疾病
  • 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步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以每年20万的人数快速增长
  • 糖尿病足患者更是以每年25万次的速度高速增长着。

PAD(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 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
  •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内膜损伤学说 2.脂质侵润学说 3.平滑肌细胞增生学说

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按Fontaine分期分为四期

第一期,轻微主诉期,感觉到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惫,肢端足癣易发生感染而不易控制;

第二期,间歇性跛行期,患者行走时小腿肌肉出现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停止行走后症状改善,再行走疼痛再次出现;

第三期,静息痛期,病变进一步发展,侧支循环建立不足,下肢缺血症状加重,即使在休息时也感觉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

第四期,组织坏死期,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侧支循环有限,出现营养障碍,出现足趾溃疡及坏疽。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

1.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

操作简单、无损伤性、可重复性

既能测定动脉搏动强弱、又能测量肢体各部位动脉压力

2.彩色超声探查

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标准:

1)正常:三相波形,无频带增宽;2)直径减少1%——19%:三相波形,频谱增宽与邻近的正常动脉部位比较,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增加<30%;3)直径减少20%——49%:三相或单相波形,反向血流减少或消失,频谱增宽,收缩窗消失,邻近的正常动脉比较,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增加30%——100%;4)直径减少20%——49%:反向血流消失,单相波形,频谱明显增宽,与邻近的正常动脉比较,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增加>100%;5)闭塞:无彩色血流信号。

3.肢体X线色片检查

X线平片如发现有动脉钙化阴影,在诊断上具有特殊价值。在下肢动脉走形部位显示不规则斑点分布

4.动脉造影是诊断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能明确手术部分及选择手术方式。

5.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或成像CTA,CT血管成像(CTA)作为一种新的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检测出下肢动脉节段性狭窄和闭塞。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1.动脉硬化闭塞症转流手术治疗

a.主-髂、主股和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腹主动脉-股动脉旁路转流术,近侧端-侧吻合

远侧端侧吻合

b.股总动脉-腘动脉旁路转流术

c.股总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

d.股浅动脉-胫前动脉旁路转流术

e.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等

2.动脉硬化闭塞症微创治疗

使用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

是经导管等器械扩张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

PAD的血管腔内治疗

  • 经皮穿刺,顺行穿刺和顺行途径 (95%的病例使用)
    • 根据血管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 单纯狭窄:可操纵导丝+球囊扩张血管
    • 闭塞:匹配的导管-导丝系统 (角形导引线 + 直形导管或角形导管+直形导引线 ),
    • 严重钙化病变: 坚硬的 0.014 - 0.035导引线,亲水涂层,并带有预成形刚性尖端
  • 气囊扩张术: 薄型超长高压PTA气囊, Ø 1.5-6.0 mm
  • 临时支架 (大部分为可自充气式)
  • 必要时采取抽吸血栓清除法或栓子切除术
  • 新一代粥样斑块切除导管适用治疗再狭症患者

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目的

第一目标:低损伤性治疗用于

- 减少静息痛

- 治疗溃疡和坏死

- 保肢

- 改善生活质量

第二目标:长期通畅性

血管外科医生的结论

  • 血管腔内治疗对于患有下腿部动脉闭塞病症患者具有非常显著明确的作用。
  • 无论何时只要存在可能,都要尝试使用PTA。
  • 在大多数情况下,PTA和手术不相互排斥,前者不会对后者造成排外作用。
  • 可在PTA治疗效果不佳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目前血管内治疗的角色

  • 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正在越来越普遍的代替旁路手术,而不会影响存活率和保肢率。

血管再生可能是比较棘手的一项工作

但无论如何
总值得尝试一下!

本文是白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