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武海英 三甲
武海英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产科

华中首例,给未出生的宝宝做心脏手术!现场幕后为你公开……

3834人已读

近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一个仅28孕周的胎儿,以在母体内接受心脏手术的方式,实现了命运逆转。

胎儿被查出患有严重肺动脉瓣狭窄,右室发育不良,重度三尖瓣返流。如果等着足月诞生,期间随时可能发生心衰,终止生命。

儿童心脏中心、产科、超声科、麻醉科多学科专家团队协力,成功通过年轻妈妈的身体,为尚处于萌生阶段的胎儿实施了超声引导下胎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手术仅用时41分钟,就宣告成功!

这也是全国第五例、华中地区首例胎儿宫内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标志着河南在胎儿心脏病治疗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媒体报道

为未出生胎儿矫正心脏疾病

杏仁大小心脏上穿刺

9月20日,26岁的郭女士躺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台上,一个超声探头,紧贴着她孕28周的肚皮,娴熟地游走。

一旁的超声显示屏能看到她肚子里的胎儿。小家伙漂浮在羊水中,面朝妈妈肚皮,一颗小心脏砰砰跳动。

探头捕捉到小心脏的位置后,一枚锋利的穿刺针,直直地朝着胎儿心脏的位置刺了进去!

这一针揪住的,不仅是胎儿一家的心,也让医护人员捏了一把汗。

28周的胎儿,心脏仅有杏仁大小。这针的“目的地”,是胎儿心脏狭窄的肺动脉瓣膜,好用米粒大小的球囊扩张后撑开肺动脉瓣膜。

明代“奇巧人”王叔远,能在核桃上雕刻出一条船;当天,专家团队隔着肚子把球囊放入胎儿心脏,精细程度堪比“核舟”。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知名专家、河南省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超声科副主任刘琳、麻醉科副主任邱林、结构性心脏病病区韩宇博士、宋书波主治医师,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首席专家孟凡民、产科主任武海英、超声科副主任王睿丽,经验丰富的护士孟照岭、刘子杨,以及应邀前来的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国内著名先心病介入专家泮思林教授等专家严阵以待,为手术做好了充分准备。

调皮宝宝的意外插曲

万事俱备后,调皮的小家伙却给专家们开了一个玩笑,漂浮在羊水中的胎儿一直背部朝外,无法顺利进行手术。在超声引导下,专家尝试用手法轻推孕妇肚子,帮助宝宝调整到合适的体位。与此同时,安排医护人员陪伴孕妇在手术室走廊里“散步”。

1个多小时后,宝宝终于配合地转过身,正面朝外,体位符合手术要求。

隔着妈妈的肚皮为胎儿手术,听起来像“蒙眼”操作,但实际上,超声影像是手术医生的眼睛。穿刺针从哪里进入孕妇的肚皮,穿过子宫进入宫腔,每一步都需要超声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判断。

1毫米,2毫米,穿刺针缓慢前行。从准妈妈肚皮到胎儿心脏,几厘米的距离,成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1秒钟,2秒钟,时钟滴答作响。从开始麻醉到完成手术,41分钟的时间,成了世界上最漫长的跋涉!

超声专家王睿丽、刘琳应用超声引导,范太兵、泮思林、武海英等专家精准操作,穿刺针准确地穿过妈妈的腹壁、子宫、羊膜腔、胎儿胸壁、胎儿心尖、右心室,到达右室流出道。

随即,专家们将导丝及扩展球囊准确送达近闭锁的肺动脉瓣,成功扩开了近闭锁的肺动脉瓣膜。霎时,所有器械迅速撤出。

专家团队的视线凝聚在了超声屏幕上。胎心的动态,左右着他们此刻的心跳。

“胎儿心率正常,肺动脉瓣张开,经肺动脉血流明显增多,三尖瓣返流减轻。”

手术成功了!轻快的掌声在手术室内响起。

幕后揭秘

高难度的手术,离不开医患彼此的信任

医患相互信任和支持

为妈妈腹中的胎儿做先心病手术,在全世界都是最高水平的技术,在国内只有4例,整个华中地区此前没有先例。

手术是在患者郭女士和家人强烈要求下开展的。

就在3周前,郭女士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做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患有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右室发育不良,重度三尖瓣返流。

这意味着胎儿血液循环系统异常,如果心脏停止发育,孩子很难有机会出生。果然,经3周观察后,胎儿右心室几乎停止发育。

如果不马上手术,胎儿的心脏会变成单心室,出生后无法进行双心室矫治。另外,严重的三尖瓣返流可能导致宫内胎儿水肿和死亡。

怀着一线希望,郭女士和丈夫找到范太兵主任。范太兵联系超声专家刘琳会诊发现,心脏病变已危及胎儿生命,在超声引导下,经母体穿刺实施“胎儿介入手术”,或有保胎希望。

可是手术谈何容易?胎儿的整个心脏仅有杏仁大小,在那个狭小空间里面手术,难度极大。而且,手术介入导丝想要达到胎儿心脏,必须要先后穿过孕妇腹壁、子宫壁、胎盘、羊膜腔、胎儿胸壁、胎儿心尖等十几层隔膜……期间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手术失败。

手术难度极高。整场手术的手术器械,仅是15厘米长的穿刺针、头发丝粗细的导丝和米粒大小的球囊。由心脏中心专家借助超声科专家的“眼睛”,找到胎儿心脏病变位置,一针到位。

稍有闪失则胎死腹中,需要引产。

关键时刻,郭女士和家人把信任交给了手术团队。

高超技术为同类先心病手术带来机会

手术团队没有辜负信任,集中优势力量,付出了全部智慧与技巧。

术后2小时,复查心脏超声显示,胎儿心包积液完全消失,再次确定手术成功。

术后第三天,郭女士就出院了。目前,胎儿的心脏跳动正常,小家伙将在妈妈腹中继续发育,迎来新生。专家团队还将继续密切观察胎儿发育情况。

范太兵介绍,胎儿的生命非常脆弱,心脏经不起多次穿刺,最好能够一次成功。此次手术穿刺目标位置实际不是右心室,而是狭窄的肺动脉瓣膜,目标更小,难度更大。不仅如此,肺动脉瓣膜和右心室还有一定夹角,胎儿体位稍有改变,穿刺角度稍有偏差,都有可能刺破胎儿大动脉,造成胎儿死亡的严重后果。

据了解,先心病位列出生缺陷首位。去年公布的一份先心病现状大样本调查显示,中国胎儿先心病发病率为7.4‰。其中,肺动脉瓣狭窄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8%~10%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为同类疾病胎儿带来了生存机会。

武海英
武海英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