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春 三甲
王春 主任医师
中国医大一院 心脏外科

体检发现肺小结节不必惊慌,肺小结节离肺癌有多远?

10636人已读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肺癌大国。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全球第一。总体5年生存率仅约为15.6%。据卫计委癌症登记中心资料,中国肺癌患病率约为54/10万,死亡率约为46/10万,即每年新增肺癌患者70多万,超过60万人死于肺癌,并且死亡率逐年上升。因此我国肺癌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那么防治肺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肺癌是气出来的病”,肺癌的发病主要与“五气”有关,即“大气污染”、“烟草气污染”、“厨房油烟气污染”、“房屋装修气污染”、“生气带来的心理污染”。同时也提出肺癌的防治策略在于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高危人群主要包括4类:1、长期吸烟20年以上;2、年龄大于55岁或有家族史;3、有接触有害气体的职业暴露;4、患有肺部基础疾病。筛查手段应首选低剂量螺旋CT(LDCT)。

年年体检正常,为何突然发现肺癌

目前多数人群常规体检仍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胸片作为筛查肺癌的手段。然而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用胸片来进行肺癌筛查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多数病人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需知早期肺癌与晚期肺癌的治愈率截然不同,最早的I期肺癌治愈率可达92%以上,而IV期肺癌的治愈率几乎为0。因此肺癌的体检筛查必须选择分辨率更高的CT。许多人担心CT的辐射量高会不会对身体有伤害呢。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低剂量CT通过特殊技术手段调低了辐射剂量同时保证了较高的分辨率,是早期肺癌筛查的利器。

肺部结节离肺癌到底有多远?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和低剂量螺旋CT的广泛应用,发现肺部结节的人越来越多。肺部结节的检出率大约为24%。大部分肺部结节病人无任何症状,部分病人会有咳嗽、胸痛症状。肺部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3cm的球形病灶,小于2cm的结节称之为小结节。很多人体检后,报告上都显示患有“肺部小结节”,对此,有不少人就担心,这会不会是肺癌。首先我们要了解90%以上体检发现的肺部结节都不是肺癌,因此大可不必惊慌。不同类型的肺部小结节恶性概率是不同的:纯磨玻璃结节约18%为恶性、实性结节约7%为恶性、钙化结节几乎100%为良性,而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最高约63%。不同大小的肺部结节恶性概率也有不同,越小的肺部结节恶性概率越低:直径≤5 mm恶性率<1%、直径5~10 mm恶性率6%~28%、直径>20 mm恶性率64%~82%。

发现肺部结节,应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肺部小结节,患者不必过度紧张,可去综合性医院的胸外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查手段,如纤维支气管镜、CT定位下穿刺、液体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以确定随访观察策略或微创手术等治疗。在早期发现小结节时,可以选择随访,随访的间隔时间根据结节的大小和密度而定,结节越大,随访间隔时间应当越短。6mm以下的小结节可以每年复查一次,随访3-5年。6-10mm的结节可以3个月或每6个月复查一次,共随访3-5年。10mm以上的结节最好1个月复查一次,随访4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随访两次之后每6个月随访一次,共随访3-5年。此外,就算是患有高度怀疑肺癌的肺部结节也不必惊慌。早期肺癌是可以完全根治的。从专业角度来讲我们将肺癌从早到晚大致分为4个期(I期、II期、III期、IV期),当然更专业的每一期还可细分。总体来看分期越早治愈率越高。例如对于最早的I期治愈率可达92%、而II期为53-60%、III期为13-36%、IV期为0-10%。另外对于未进入分期的更早期肺癌如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等治愈率为100%。

那么对于肺部结节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目前微创手术是治疗可疑肺癌肺部结节和早期肺癌的主要方法,胸部微创手术包括胸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手术具有应用广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并发症发生少、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单孔胸腔镜手术,只要在胸壁上开一个3cm的切口,就可以完成肺癌根治术、肺部结节切除术等常规手术。许多人担心手术将肺切掉一部分后会不会影响今后的生活,会不会出气比以前要累呢。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我们的肺是有很强的代偿能力的。目前研究发现肺切除手术后,肺功能一般在3月左右恢复到术前状态,部分病人甚至比术前还有改善。

高危人群低剂量螺旋CT筛查是发现早期肺癌的利器。目前我国早期肺癌的发现率只有20%,绝大部分病人就诊时已是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所以提高早期肺癌的发现率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

重庆新桥医院胸外科目前已成立“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并开通了“肺小结节专病门诊”。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为肺部结节病患提供更为专业的诊治平台,将肺癌的诊断时间窗口前移,提高肺癌的治愈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春
王春 主任医师
中国医大一院 心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