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栋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神药“阿司匹林走下神坛?

发表者:贾栋 人已读

长期以来,每日摄入少量阿司匹林(LDA疗法),被视作预防心脏病再次发作、中风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是2018年8月26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了有关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ARRIVE、ASCEND两项临床试验,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临床研究报告都显示,对于尚未出现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并不足以抵消其带来的副作用,如肠道和颅内出血、溃疡、肾功能衰竭、失明等。

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二级预防毫无争议,有关阿司匹林在ASCVD一级预防中的获益或者获益/风险比近年一直存在争议。

这次试验结果一经公布,就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轰鸣,民间更是激起一层层巨浪,个别糊涂媒体甚至鼓噪,阿司匹林没有用了,以后不用吃了,也有认为阿司匹林风险很大,不值得冒险。那阿司匹林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防到底还有效没?

阿司匹林用于二级预防

无论是冠心病、脑血管病还是外周血管病(包括下肢动脉疾病),或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之后,阿司匹林都是一级推荐,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耐受或者无禁忌,阿司匹林都是常规使用的基础用药。

二级预防单独阿司匹林能够降低心肌梗死、脑梗死和心血管死亡22%,阿司匹林是保心、护脑、救命的必需药物,无特殊情况和经医生允许,一定不要停用阿司匹林,停药的结果不但可以导致心肌坏死(心肌梗死)、脑梗死,人也可能因此没命了。

只有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是预防血栓形成,防治血管事件和血管性死亡的药物,只要存在斑块破裂(包括斑块侵蚀)和形成血栓的风险,就应口服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斑块破裂的那一刻。反过来讲,如果不存在斑块破裂的风险或者风险很小,口服阿司匹林就没有用。

阿司匹林与出血

阿司匹林导致出血性卒中风险约为每千人每年0.3例,颅外和/或胃肠道出血为每千人每年0.7例。

阿司匹林导致胃肠或者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大剂量长期使用,高龄,高血压,消化不良,疼痛,溃疡,消化道出血病史,肝、肾功能不全,同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者抗凝药,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素质,既往出血病史,吸烟和饮酒等,另外幽门螺杆菌阳性也可能是危险因素。

口服阿司匹林之前应常规评估出血,积极处理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如控制好血压,停用有关药物,治疗消化道疾病和口服PPI,戒烟酒等。

现实中医生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都会评价出血风险,都会提前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实际出血发生率应该低于ASCEND研究。况且,ASCEND研究中阿司匹林不增加致死性出血和出血性卒中风险,这与既往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阿司匹林适合什么人?

这就要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了,评价风险大小称为危险分层,现国际上多采用两种危险分层方法:

一是欧洲的SCORE评分,再就是美国的10年第一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评分(ASCVD),国内阜外医院、安贞医院结合中国国情也制定了类似的评分标准。

目的只有一个,把存在危险因素的病人根据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病人,确定不同危险程度病人都需要哪些相应的干预策略,如是否口服阿司匹林,是否使用他汀等。

据了解,几乎所有学会发布的指南或者共识一致性地推荐,10年风险超过10%高危或者极高危患者,应该口服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目的就是在发生斑块破裂的时候,阿司匹林能够通过抑制血栓形成减少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低危患者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因为事件发生率较低,获益不多,严重出血(包括脑出血、胃肠道出血)的风险还会有所增加。

高危和极高危,中危(10年风险5-10%)患者应该口服他汀进行一级预防,不管血脂水平是多少。他汀的作用是不让斑块长,稳定斑块和不让斑块发生破裂。

总结: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获益取决于缺血风险与出血风险的比值,选择合理的使用人群,是获益最大化的关键。

阿司匹林仍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二级预防和高危病人一级预防的基础用药。阿司匹林没有过时,阿司匹林的神话将继续延续下去。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本文是贾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