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卫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关心孩子的第一次排精

发表者:张文卫 人已读

几天前,我正在给一位男性病人看病,此时,一位中年女性急匆匆进入我的门诊,问我是不是张医生?我笑着点了点头,并问她有什么问题?

“我儿子最近学习成绩有下降”她有些焦虑地说。

“学习不好怎么找张医生”正在门诊的男性病人脱口而出。

可我心里明白,学习不好只不过是表面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必有原因,而且是跟我专业相关的原因,这是因为在我的行医实践中,不时可以遇到这样的个案,家长一见到我,一般不会直奔主题,总是先讲一些“不刺激”的语言,然后才会说出一些担心的真事。

我让她先到外面等一下,我处理好前一个病人后,请她进来,果然,中年女性讲出了她来这里的原因。

原来,她儿子15岁,初中二年级,平时成绩在班中前五名,可最近一次考试却跌到了30名以后,她也感觉到最近儿子好象有心事似的,精神状态不对,学习不够专心,问他有什么问题也不回答,可有一次,她发现儿子半夜起床,换了一条裤,第二天早晨她留了一个心眼,与丈夫一起仔细地检查了儿子的裤子,发现有一处‘污渍’。这才知道儿子遗精了!会不会是这个原因?夫妻俩决定由父亲跟儿子好好谈谈。

父亲跟儿子有了一次沟通,儿子承认最近有这种现象,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内心有些担忧,也不好意思问大人,只是在私下悄悄地问了班上几位要好的同学,同学们好象都听不明白,说他们没有这种事,会不会是他有病了?所以,他心里压力很重,这次没有考好与心思不集中是有关系的。

父亲告诉儿子遗精是正常的,可儿子问父亲为什么会这样?父亲却答不上来。为了给儿子一个明确的答复,母亲就跑到我门诊来了。

我很能体会家长的心,这位母亲对儿子的关注和细心是值得表扬的,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家长,就要从孩子的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并能尽力去帮助解决。

那么,什么是男孩子的初次泄精呢?这是指男孩子的第一次梦遗或自慰后排精,实际上是男子进入青春期的一个重要信号。据600名20-25岁的青年学生回忆,初次泄精的平均年龄为15—17岁。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男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是一定会出现初次泄精的。

为什么到了这个年龄会初次泄精,精液怎样会从无到有,又是怎样初次泄出呢?话说到这个地步,恐怕很多家长就不能表述了,让我尽量用通俗的话来描述。
在儿童时代,尽管孩子嬉戏顽皮,性器官却基本处于“沉睡”状态,当然不会产生精液,也就不会有精液溢出。精液所以会从无到有,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内分泌活动。
随着年令的增加,人体脑垂体开始增加分泌促性腺激素,这些促性腺激素会命令睾丸工作,于是睾丸就开始制造雄激素──睾酮。睾酮生成之后,便担当起具体促进各个性器官发育成长的工作,不但使睾丸自身发育成熟,产生精子,而且使与精液生产休戚相关的器官,例如附睾、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等也一起生长发育,担当输送精液的管道,如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也茁壮成长。至此,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开始生产精液中的液体部分,睾丸生产的精子在附睾内成熟,两部分合并组成了精液,精液慢慢积聚于精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积累,这是初次泄精的物质基础。而它的一触即发,主要决定于以下两个因素:

第一种是性心理活动而诱发。青春期是性心理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对异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思想很容易集中于性的问题。有时出现意淫,即通过虚幻的想象获得意念上满足,他们想象与某个异性接触,这往往容易诱发第一次梦遗。有时干脆自慰,用手刺激性器官,模拟性活动,以产生性高潮而导致第一次泄精。据上面提到的那份600名青年学生的调查材料表明,初次泄精为梦遗者401人(66·8%);为自慰者199人(33·2%)。

第二种是反射性刺激而触发。男孩子穿着紧身裤、临睡前的热水洗澡、睡觉时下半身被子盖得太厚等情况,可以造成性器官广泛而持久充血。另外,泌尿生殖器官存在炎症,例如包皮炎、龟头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膀胱炎等,也可酿成性器官充血。这种充血性的刺激,可以反射性诱发初次泄精。最近还有学者认为,在性器官充血状况下,一种叫做前列腺素的物质会增多,这种物质可以刺激性器官发生射精收缩活动。

初次泄精虽然绝大多数发生在15—17岁,但此前的1-2年内,这项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在进行。所以说,它的发生既是一个男孩子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更是一个男孩子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其实,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说的通俗些,你家传代有望了,好好地庆祝吧。
中年女人认真地听我讲了一大通有些绕舌的解释,表示虽然不能完全记得住,但至少她了解了儿子初次遗精是极为正常的,儿子的同学没有这种现象是因为有个体差异。我嘱她回去后把我的讲解盘给丈夫,让成熟男人对刚成熟男人上一课。我还建议她到书店去买一本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书,可以让儿子看一看。我相信:遇到末曾遇到的事有些迷惑不足为奇,学了未曾学到的知识定能清醒不再有疑。

文章写到这里本可结尾,但我还有一个意思必须要表达:在我看来,家长能发现并及时帮助孩子解除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是值得肯定的,但为什么要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想到给予帮助呢?难道家长会不知道孩子要发育?难道不知道在发育的过程中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困惑?由此看来,作为家长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有一个提前量,让我用一句有些哲学味道的话来表达吧:在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方式,针对合适的个体,传授合适的发育知识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本文是张文卫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