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宏杰 三甲
李宏杰 主治医师
临汾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

1396人已读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3占卒中的10%—15%。其中半数以上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其余是由各种其他的病因所造成。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很多,现将较常见的列出如下:

①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破裂,两者合计占全数病例的57%左右。

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动脉破裂

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恶性贫血等。

④颅内肿瘤,原发者有胶质瘤、脑膜瘤等。转移者有支气管性肺癌等。

⑤血管性过敏反应,如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⑥脑与脑膜炎症,包括化脓性、细菌性、病毒性、结核性等。

⑦抗凝治疗的并发症。

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引起出血性脑梗死。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oyamoya)常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

⑨颅内静脉的血栓形成。

⑩妊娠的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最常见的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颅神经损伤症状,肢体活动障碍,癫痫等。

(一)出血前症状及诱因

数日或数周前部分病人可有头痛、头昏、颅神经麻痹等先驱症状,只有1/3出血的病人是在活动状态下发病,如解大小便、弯腰、举重、咳嗽、生气等。

(二)出血后症状

由于病理血管的突然破裂,起病多很急骤。出血时病人突然感到头部有劈裂样剧痛,分布于前额、后枕或整个头部,并可延及颈、肩、背、腰及两腿部。伴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恶心呕吐。半数以上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有短暂的神志模糊、重则昏迷逐渐加深。有的患者意识始终清醒,但可表现为淡漠、嗜睡,并有畏光、小、怕响、拒动,有的出现谵妄、木僵、定向及记忆障、幻觉及其他精神症状。有的病人伴有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起病初期,患者血压上升,1-2天后有逐渐恢复至原有水平,脉搏明显加快,有时节律不齐,呼吸无显著改变。起病24小时后可逐渐出现发热、脉搏不稳、血压波动,多汗,皮肤黏膜充血,腹胀等。重症出血患者可立即陷入深昏迷,伴有去大脑强直发作及脑疝形成,可很快导致死亡。老年病人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头痛多不明显,而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则较多见。

(三)体征

颈项强直,克匿格征及布鲁辛斯基征阳性。往往起病1-2天内出现。这两者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体征。

李宏杰
李宏杰 主治医师
临汾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