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贾力 三甲
贾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

漫谈锻炼

12533人已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温饱的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健身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家为了健康选择了不同方式的锻炼方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锻炼?运动量如何掌握?何种运动方式对人更有利?

中医讲“动则生阳”,适量地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气血运行,促进微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运动可以刺激大脑内啡肽的分泌,使人产生愉快感,所以喜欢运动的人通常比较乐观,心理抗打击能力比较强,对提高人体免疫力也是有帮助的。所以不论是健康的人还是患病的人适当地运动是有益的。

但物极必反,如果运动过度,大汗淋漓,会伤及正气(如蒸桑拿的时间过长,出汗过多,会觉得全身乏力),不但不会起到健身的效果,反而会伤害你的身体,患病的朋友尤其会加重病情。中医认为“大汗亡阳”,说的就是出汗太多会伤及人体的正气,导致免疫力的下降,容易导致病邪的入侵。

秋冬季节,属于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的节律而逐渐内收,所以人体表现为皮肤的毛细血管床数目减少,出汗减少,需要穿较厚的衣服来保持体表的温度。因此,在秋冬季节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大汗淋漓,对人体是有害处的,对于患病的朋友更加无益,需要避免。

春夏的时候,为了适应自然的反应,阳气开始向体表发散,运动量倒是可以大一些,出一些汗表明阳气的发散到了体表层面,对身体是有益处的。

其实“春捂秋冻”的“秋冻”就是让你少穿些衣服,少出一些汗,冻一冻好让阳气比较顺利的闭藏于体内,为来年的阳气发散做储备。“春捂”指的是为了保证人体阳气的顺利外散,适度的穿厚些的衣服,防止阳气在发散过程中被初春的寒气消耗多了而导致人体免疫力的下降。

上述所论虽然是普适的原则,但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人也各有差异。比如年轻人、阳气旺盛者运动量可以适当大些;而对中年(男性大于40岁,女性大于35岁)以上、阳气偏弱者运动量应当小些。

中华民族的养生理念源远流长,中医对养生保健具有独到的方法,所提倡的“心身并调”的运动方式是我们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非常好的健身方法。所以类似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轻柔和缓的、以养心为主的健身运动是保健、康复的最佳选择。当然目前流行的瑜伽(穿不透气衣服,大量出汗,以达到所谓“减肥”目的“瑜伽”除外)也是较好的运动方式。

中医专家徐文兵大夫认为目前人们热衷的健身方式其实只是健体(肢体、四肢)的方法,并没有达到健身(内脏系统)的效果,我是十分赞同的,从中华文化的角度看,调整呼吸、调节心理的健身方式是最好的养生手段。

运动量的掌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在运动后不感觉疲劳为佳。

贾力
贾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