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堂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不可轻视的乳腺炎

发表者:杜玉堂 人已读

乳腺炎本来是外科的一个小病,早期用抗生素,化脓就切开引流,一般都能很快治愈,很少有人被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所困惑,一般医生更不会当做一回事。然而,现在的临床实践,几种难治的乳腺炎正在警示人们——“乳腺炎不可轻视”。乳腺炎有很多种,当你用常规方法久治不愈的时候,就应当想到这可能不是一般的化脓性乳腺炎。有人反复切开引流4—5次,刀口多达8处。有人连续3次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这些医生久思不得其解,陷入困惑,这时候去翻书帮助不大,因为书上有关乳腺炎的章节只是一小段,陈旧的理论已不能解决新的临床问题。惟一的办法就上网学习一番,放下你的架子,更新你的知识。
乳腺炎,按发病过程分急性与慢性,按时期分哺乳期与非哺乳期,按病因分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这些分类方法仅是相对的,不是严格的绝对的,不如直呼其病名更准确。
一般最常见的是哺乳期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多见于产后1—2个月,也可发生于妊娠后期,乳汁淤积,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临床典型表现是高烧39—40C°,乳房某部位红肿热痛,身着厚衣捂得很严一看就知道是产妇,诊断和治疗很容易。如果体质较弱,或用抗菌素过量,或中药苦寒过重,也有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的可能。非哺乳期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则十分罕见。
非哺乳期的乳腺炎,发病虽快,但多不伴有发烧等全身反应,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过程。病种较多,表现类同,鉴别不太容易。年轻姑娘,先天性乳头凹陷,乳晕旁红肿疼痛,化脓破溃或切开后形成瘘管,这个病根在乳头基底部,必需切除鳞状上皮化生的输乳管才能彻底治愈,这就是病理学上的Zuska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乳晕旁脓肿和瘘管为特征。如果年纪较大,乳头有溢液,乳晕周围出现炎性肿块,导致乳头内陷,红肿破溃,可能是导管扩张症,也叫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史较长,有明显的间歇或缓解期,炎性肿块总在中心区即乳晕附近为特征。如果是年轻的妈妈,小孩2—6岁,突然乳腺疼痛、肿块,原发部位远离乳晕,抗菌素无效,就要想到肉芽肿性乳腺炎,尤其是并发下肢结节红斑或关节炎时,就可以确诊是“肉芽肿”,不要再让她们转到皮科或风湿科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肉芽肿性乳腺炎,也可以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更容易误诊为普通的急性乳腺炎。上述这三种慢性或亚急性发作的乳腺炎,均非细菌感染所致,细菌培养通常阴性,找不到确切病因,可统称为非特异性乳腺炎,一般外科的切开引流是不能彻底治愈的,滥用激素更是错误。中药也仅有一时之效,而不能根治,所以西医推给中医显然一种推诿搪塞之举。如何鉴别这三种病,请看我的另一篇文章,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一种慢性特异性乳腺炎,通常继发于肺或胸壁结核,是结核杆菌引起的,病理上有典型的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高发区可能较多,6年来我们主要收治这几种乳腺炎症,已接近300例,尚未见到一例乳腺结核,可见发病之少。但确有几例“肉芽肿”误诊为结核,误用抗痨药半年,甚至住进结核病医院,当然最终必然以无效作罢,奉劝这些鲁莽的医生在没有病理依据之前,不要凭想象用抗结核药。至于其他类型的急、慢性乳腺炎更为罕见,只能靠病理切片诊断,其临床意义不大。

本文是杜玉堂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