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专家访谈】匠心独运.开启帕金森病患者后起博时代

发表者:王茂德 人已读

前言:人体大脑约有 860 亿个神经元,超过 100 万亿个突触,大脑的复杂程度不亚于银河星系,而人类在脑科学面前就像一个无知的孩子……,帕金森病做为功能神经外科仍然无法攻克的难题,如何改变患者现状、恢复精致生活,是我们医者努力的方向。

——西安交大一附院王茂德副院长

image.png

他,调侃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脑子不思考难受”。任何问题,若不闹个清楚明白,心里总归是“不坦然”。十年前,在门诊中越来越多的帕金森病前来求诊,看着他们后期备受疾病煎熬,内科治疗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脑起搏器已经引入国内多年,但是多学科联合诊疗及术后长期管理还有欠缺。

因此,2011年,王茂德教授成立西北帕金森病关爱中心,建立帕金森病专家诊疗组,将神经内外科、精神心理科、康复科、影像科、骨科及术后程控联合提出帕金森病全新(关爱+治疗+管理)治疗模式。截止至2018年,中心已帮助800多位患者脑起搏器术后获得重生,就诊患者有超过两万人。

帕金森病治疗的目标:“恢复精致生活”

帕金森病是一种随年龄增长发生的退行性病变,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1.7%。目前研究认为是由于人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多巴胺神经递质分泌减少而引起的,多呈终身缓慢进展特点,尚无法治愈。

帕金森病患者在面对治疗时常常会陷入两种极端。有些患者不愿及时吃药,主观上认为拖延用药时间可以延缓药物的耐药性。他们顾虑的是,如果早用药出现耐药情况,后期就没有其他治疗办法了。

事实上,最新颁布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最关键的变化就是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早受益”。另一种极端的患者则是一心求快拼命吃药,只要感觉自己症状加重后便自行加药,起初自己的僵硬、迟缓等症状会有所改善,但不久就会由不动变为多动,还会伴随出现烦躁、幻觉等副作用。导致远期治疗效果越来越差,甚至会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

中心曾治疗的一位非常典型的病例,47岁的帕金森病患者杨军,为了能够保持最佳的状态,改变僵直症状,药物越吃越多,最终每天需要服用48片药物仍然效果甚微,并且出现严重的异动症状。他超出常人十倍的用药剂量,震惊了医学界。20165月在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开机后的身体活动完全自如,僵硬感完全消失,目前他的用药已经减到每天两片,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image.png

患者:杨军术后照片

多学科诊疗:开启帕金森患者后起博时代

“病人不是考卷”, 他们的病情也不是ABCD的固定选项,帕金森病更是复杂,并非单一科室就能达到理想治疗预后。王茂德教授介绍“帕金森病的治疗,医学的局限性更大,患者更是时时处处需要帮助和安慰。因为,帕金森对他们的折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折磨,相当多的患者到后期都会有抑郁症出现,甚至会导致帕金森老年痴呆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断在探索能否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更方便病患者就医的模式,更好的医疗资源来为这样一群特别需要关爱和帮助的患者服务,带着这样的诉求与思索。帕金森病关爱中心更加完善、降准的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系列的一站式服务。进行学术整合,汇集多科室,既节约了医疗资源,又可以提升医疗和服务水平。中心成立来,近百期帕友关爱活动对患者和病友进行管理、科普、宣教、指导,加强患者之间的互动互助。细致周到的帮助和关爱也使关爱中心实至名归。

image.png

手术室里:10.10环“神枪手”

10.9 环曾是射击比赛中单次射击的最好成绩,交大一附院王茂德教授因为靶点定位技术的高超被称为手术室里的 10.10 环神枪手”。

DBS俗称为“脑起搏器”,有医生形象地将之比喻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一根“神针”。王茂德教授带领他的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现已能够把这枚“神针”运用得炉火纯青,一台DBS手术200 多步操作, 两个半小时就能顺利完成。

那么,如何将这枚“神针”以“10.10”环的精准度植入,这与我们个体化的靶点计算有关。在术前采用3.01.5T两次磁共振融合手术计划系统和人工两种方法来计算靶点坐标,相互验证,减少误差是王茂德教授及帕金森病医疗团队的DBS手术特色和优势。

DBS即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现如今,它已被公认为手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对药物疗效逐渐减退并出现严重副作用的帕金森患者来说,可谓是药物治疗外的第二“蜜月期”。而DBS手术预后好不好取决于三点,第一是病例选择,必须确诊是帕金森病;第二则是靶点位置找的是否准确,最好的疗效是建立在“枪枪都得打在十环”的基础上;第三则是术后程控及管理。

王茂德教授介绍:没有两个人的丘脑底核长得一模一样,这就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根据影像特点模拟定位,再根据电生理检测结果做出微调,以确保电极植入时正中靶心。有的时候一两毫米的误差,就决定了手术效果的天差地别。因此丰富的手术经验、了然于胸的大脑三维立体图非常重要,我们在完成这个“打靶”过程仅需几分钟的时间。

医学:虽沿途荆棘,却心向往之

王茂德教授告诉我们“最初开展DBS手术的时候,免费给人家做人家都不乐意。患者往往对手术效果及安全会心存疑虑。而如今这样茁壮的团队,十几年前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的。现在我们可以自信地和病人说,治疗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效果,事实确实如此,我们在近八年时间已经帮助八百余名获得重生。

这些年,团队在不断的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扩大DBS手术适应症,将原来的帕金森病,扩展到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梅杰综合征等功能性障碍等疾病,将服务于更多的患者及家庭。

本文是王茂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