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宁腿的治疗
宁腿方治疗不宁腿综合症30例疗效观察
湖北省竹溪县中医院 雷兆明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宁腿方治疗不宁腿综合症的疗效。方法 运用自拟宁腿方加减治疗不宁腿综合症30例,通过中药内服、外用观察临床疗效。 结论 30例中12例服药1周症状明显减轻,3周后痊愈。其余18例3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用药6周后痊愈,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Nanjing leg side effects restless legs syndrome. Methods Self-Nanjing leg side Treating 30 cases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ake into the body, external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Conclusion 30 cases in 12 cases of medication to alleviate symptoms 1 weeks, 3 weeks after recovery. 18 cases of the remaining three weeks after the symptoms were ameliorated, medication after six weeks to recover more than 1 year follow-up did not relapse。
【关键词】 宁腿方 不宁腿综合征 疗效观察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s,RLS)又称多动腿或不安腿综合征。1685年Thomas Willis首次描述该病的临床特点,1945年Ekbom将其正式命名为不宁腿综合征。因为Ekbom在1960年首次报道此病,故又称作Ekbom综合征。由于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多集中在小腿深部剧烈地异样不适感,休息或夜晚睡眠时加重,活动后暂时缓解,故有“胫骨不安症”、“腿部神经过敏”、“无力性脚感觉异常”、“肌性焦虑”、“夜间阵挛综合征”等诊断名称。患者患肢深部有酸、麻、痛困、灼热、虫爬样等多种痛苦不适感觉。目前西医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笔者根据十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自拟“宁腿方”加减方治疗不宁腿综合征30例,疗效颇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2~35岁2例,36~45岁13例,≥46岁15例,病程15天~3年,其中9例用药物、局部穴位封闭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1.2 临床特点 30例患者以小腿深部难以形容的酸麻、重胀、紧缩,似疼非疼的不适,间有触电感觉,活动时为差,夜间尤甚,须拍打、捏掐、活动腿甚至下床行走方能缓解,检查及有关辅助检查无异常。将睡眠中周期性动作(periodic limb movements in sleep,PLMS)指数(每小时PLMS的发作次数)>5为诊断PLMS的客观指标,7例RLS患者出现PLMS。RLS患者的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多无阳性发现。CSF检查多为正常,肌电图可记录到PLMS,脑电图检查发现部分RLS患者在PLMS发作时脑电图出现异常。
1.3 诊断标准
美国睡眠医学研究会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中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997年)
诊断标准:1、患者主诉夜间腿部有不愉快的感觉或夜间入睡困难; 2、腓肠肌内有一种非常不愉快的身体感觉,常伴有腿部出现一时性疼痛和搔痒; 3、不舒服的感觉可以通过移动肢体得到缓解; 4、多导睡眠图显示睡眠时肢体有运动; 5、不能用内科和精神科障碍解释其症状; 6、可以有其他睡眠障碍存在。
最低诊断标准:1+2+3
严重程度标准:轻度:偶尔周期性发作,轻微影响患者入睡,但不会引起明显的困扰。中度:一周内发作不超过2次,可以冒险延迟入睡时间,中度干扰睡眠,轻微影响白天的功能。重度:一周内发作超过3次,严重干扰夜间的睡眠,明显影响白天的功能。
病程标准: 急性期:2周以内。亚急性期:超过2周,但在3个月以内。慢性期:3个月以上。
1.4 治疗方法
“宁腿方”基本方由白芍、酸枣仁、当归尾、鸡血藤、丝瓜络、丹参、木瓜、牛膝、甘草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乏力明显者加黄芪、太子参;肢体重困,苔腻者加薏苡仁、白术;酸胀麻痛严重者,加重木瓜、牛膝用量,另加葛根、僵蚕;肝肾阴虚症状明显者加山茱萸、女贞子;血虚者加枸杞、龙眼肉;因阴虚内热而局部灼热症状明显者加天冬、黄柏;寐差者加夜交藤、赤灵芝。每日1剂,水煎,白天、晚上各服1次。局部酸胀麻痛较重者,同时用上方煎水外洗患处。将煎好的药水置于一小盆内放至温凉,随后用小毛巾蘸药水在患处由远端向近端反复轻轻擦洗,每晚睡前1次,每次持续时间20~30分钟,每例用药1~2周。
1.5 疗效观察
30例中12例服药1周症状明显减轻,3周后痊愈。其余18例3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用药6周后痊愈,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
2 讨论
RL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过程疾病,男女均可发病,白天常无症状,睡眠时常有发作。由于下肢的痉挛性抽动,局部肌肉常有僵硬感,揉捏捶打后略减轻,腿部有针刺样感、虫蚁样的异常感觉,活动后略有减轻。患者常因此而感到焦虑、紧张、失眠,或不得不晚上起来活动以减轻症状。个别患者还有其他异常的感觉和疼痛,足趾可有自发性颤动。一般通过多导睡眠图检查可以帮助确诊。有时患者就诊时有严重的症状,但局部检查又未见异常发现,常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癔病、末梢神经炎、感觉性异常肢痛等病。在发病特点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夜间静态发病,在小腿深部有难以形容和忍受的感觉,如酸麻、重胀、针刺、蚁走感等,常可影响睡眠,多为双侧同时发病,但可有双侧轻重不同,轻者在疲劳后发病,症状轻,发作时间短,重者则发无定时,症状持续时间长,对患者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患者常在安静状态下发病,活动时反而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即便患者症状表述严重,但各项体征及检查往往未见异常。从西医角度来看,本症发病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50%以上的原发性RLS患者有家族史。Boghen报道一个家族连续5代18个成员发病,呈染色体显性遗传。(2)缺铁:24%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有RLS发作,RLS应用铁剂治疗有效,因而有人认为RLS与缺铁有关。(3)多巴胺障碍:自从药理学研究发现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减轻患者的症状以来,多巴胺系统与RLS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4)周围神经病变:RLS常是尿毒症、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各种癌肿等疾病的并发症, 些疾病多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从中医角度来看,本病的发生与肾精不足、肝血亏虚关系密切。因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肝藏血而主筋,且又藏志,肝又藏魂,均与意识活动有关。因此,肝肾亏虚不仅筋骨失养,同时脑髓亦空虚,大脑及神经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正常的意识活动,使神经失用,发生下肢不自主摆动之不宁腿综合征。补肾养肝之中药具有改善大脑功能的作用,早已被证实,方中以白芍养肝柔筋为主药,配酸枣仁、甘草、当归尾、鸡血藤、丹参养肝血、柔筋脉、和血络;丝瓜络、木瓜、牛膝活血通络,舒轻缓急。诸药合用,养柔并用,通舒结合,共奏柔筋养肝活血通络之功,使虚得养而平,滞得通而畅,筋得柔而适,故病可愈。
本文是雷兆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