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识别食物过敏
一、食物过敏的定义:
食物过敏是指暴露于特定食物以后,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并且特定食物引起过敏症状发作的现象是可重复的。
二、食物过敏的自然病程:
牛奶、鸡蛋、小麦、大豆过敏多可在儿童期间缓解,达到耐受。
花生、坚果、鱼、海鲜则可能持续至成人期,甚至终生过敏。
三、食物过敏可能出现的症状
严重全身过敏反应、休克。
皮肤: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
呼吸系统:过敏性咳嗽、哮喘等
五官科:鼻炎、结膜炎、唇口腔肿胀等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
四、食物过敏的诊断流程:
1、家族史:家族3代以内直系亲属食物过敏史
2、饮食日志(食物回想):记录食物与症状的关联度
a.进食与出现症状的间隔时间
b.症状持续时间
c.可重复性如何
3、食物过敏原检测:
a.说明过敏相关症状是特异性食物引起的可能性(概率)
b.结果解释需要密切结合病史(主要是指可重复性)
c.食物过敏源IgE参考值都是阴性;等级一列为0的为阴性结果,1、2、3、4、5都为阳性结果,数值越大与临床症状相关的可能性越强。
4、食物激发试验:
a.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但风险很大,不宜在临床广泛开展
b.家长不能擅自在家进行,尤其是出现过全身过敏反应的患儿
5、饮食回避策略:
a.针对过敏原检测筛选出的可疑过敏原进行,首先注意,要全部回避。
b.待过敏临床症状好转后2-4周,单个进食可疑过敏食物,然后记录48小时以内是否出现以上类似的过敏症状,如果出现了,这个食物就要严格忌口至少半年。如果没有出现过敏症状,就排除食物过敏(即使过敏原检测为阳性结果,也不用进行饮食回避)。
6、指导食物重新引入策略
a.定期检测食物过敏原sIgE浓度
b.sIgE浓度出现大幅下降后,可以尝试已知过敏食物的重新引入
c.重新引入后不出现过敏症状,说明已耐受;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则说明需要继续回避。
7、注意鉴别混杂因素:因为上述过敏相关症状没有特异性,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种混杂情况
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吸入过敏原过敏;鉴别食物不耐受(代谢性、毒性);心理不适应
五、食物过敏的长程管理策略
1、过敏原定期检测:建议每年一次,连续对比,随访过敏食物谱的变化
2、饮食回避的管理:
a.出现过全身过敏反应的要严格回避
b.避免过度回避,否则营养不良
c.及时重新引入、诱导耐受
3、饮食回避期间注意营养替代
a.牛奶蛋白过敏,可以梯次应用氨基酸奶粉(纽康特)6个月,深度水解奶粉(纽太特)6-12个月,然后过度到普通配方奶粉
b.牛奶鸡蛋都过敏的,建议补充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等
c.必要时咨询营养科
4、家长学习,科学就医
本文系李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李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