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有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导致的相应节段神经系统损伤、功能异常引起的疼痛,指皮肤从溃疡形成、渗出、结痂3个月后依然存在的疼痛。此时,疱疹的皮损一般已完全消退,部分患者会有色素沉着或者疤痕增生,但受侵犯的神经分布区域仍有持续性剧烈疼痛,有如锥子刺入、烧灼、电击、撕裂样、压榨样疼痛等,受到风吹或轻轻接触衣服时都会引起剧烈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不等,且疼痛白天、黑夜均存在,常彻夜不眠,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连宽松的衣服都拒绝穿。
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易发人群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发生于年幼时患过水痘的人群。当成年后,这种病毒会一直潜伏在人群相应阶段的背根神经节中,一旦机体过度劳累,免疫力低下,带状疱疹就会发作,虽然多数患者都能痊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超过65岁以上的患者,老年人本身的神经系统就有一定的退变,如果免疫力低下,或者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则遗留后遗痛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此外,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风险因素还包括肿瘤、淋巴细胞增生障碍、糖尿病、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等。
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不良后果
大量临床数据表明,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肢体活动范围降低、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等,长此以往,还可以导致精神疲惫、恍惚,对治疗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长期的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内分泌、心血管、免疫系统,导致多个系统的功能紊乱。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难治性还在于其临床表现多变,不尽相同。因此,要区别对待,才能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后遗神经痛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案不同,例如,疼痛原因是由受损害的神经过度兴奋,临床表现为疼痛过敏,轻微的抚摸就可能导致剧烈的疼痛。而有的疼痛则由于神经凋亡,表现为感觉缺失或者减退,伴随着难以忍受的麻木感。有的病因为复合情况,则表现多变,甚至随季节、身体状况而改变。因此,在治疗上就要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最基本的要数药物治疗了。现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线药物有阿米替林等药物,二线药物可选择抗抑郁药物、曲马多、和外用局部贴剂等,三线药物包括拉莫三嗪等。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药物治疗有时候并不能满意地控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还是有一部分患者的疼痛不能有效控制。因此,药物以外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最常见的手段为神经阻滞,进行区域神经或神经根注射药物,修复神经,减少异位兴奋灶,从而缓解疱疹后遗神经痛。这种治疗是风险/效益比值较高的一种疗法。
此外,中西医联合用药,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调理病患的体质,增强其免疫力,而且可以缓解病症,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如果效果不好,可来疼痛门诊进行全面诊疗,采取针刺热疗等方法最大程度地缓解疼痛。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