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瑾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试管常用技术|配子与胚胎冷冻、保存与复温

发表者:翟志瑾 人已读

在试管婴儿中,患者到院之后,需先进行进周前体检,进周后要经过建档、促排卵及监测、取卵、取精、体外受精及实验室培养、移植、黄体支持、查询助孕结果等环节。如果顺利的话,患者朋友可以按部就班地跟着这些环节进行治疗。但是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因素,需要暂时冷冻精子或者胚胎,这就涉及到精子与胚胎冷冻、保存以及用时复温的技术。

配子冷冻、保存与复温

配子,也就是患者的精子和卵子。目前,配子的冷冻、保存和复温指的是精子的冷冻、保存与复温。

什么情况需要冷冻精子?

1、试管周期中,取卵环节丈夫取到精子,妻子却没有好的卵子可以受精;

2、其他需要冷冻精子的情况。

如何冷冻精子?

第一步:患者通过手淫的方式取到精子,送往实验室;

第二步:实验室通过梯度离心法对精子进行挑选;

第三步:将挑选好的精子放入液氮中进行冷冻(冷冻方法是?)

精子将在-196℃的液氮中保存,直到患者使用时再进行复温解冻。

胚胎冷冻、保存与复温

取到卵子配成胚胎之后,正常的环节接下来便是移植,但是有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原因导致不能当期移植,这时候就需要把胚胎先冷冻起来,等到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之后再解冻移植。

胚胎冷冻——玻璃化冷冻技术

现在,常规的冷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程序化冷冻,一种是玻璃化冷冻。相对来说,玻璃化冷冻技术有着更高的胚胎复苏成功率,是一种更先进的冷冻技术,我们医院常规采用的就是玻璃化冷冻技术。

玻璃化冷冻技术的操作过程:

玻璃化冷冻就是,将需要冷冻的胚胎,在冷冻保护剂的保护下,通过显微镜被放置在无毒耐冻并且做好了严格标记的专用冷冻载杆上,然后迅速降温到零下196摄氏度。在这个过程中,不会产生对细胞造成损伤的冰晶,最大限度保护了胚胎的完好。然后胚胎将会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长期保存。

什么情况需要冷冻胚胎?

1)盆腔环境问题

当盆腔存在慢性炎症、输卵管积水、巧克力囊肿等等病变时。炎性分泌物、积水、积液以及囊液中存在一些对胚胎有毒性的有害因子,不利于胚胎着床和生长。因此,有以上明显的病变存在时,最好也冷冻胚胎,在腹腔镜下,祛除盆腔的病灶、治愈慢性炎症以后再移植为好。

2)内膜问题

在平时进行内膜检测过程中 ,医生常会说到内膜太薄、太厚、不均质,有强光团,或内膜形态不好,三线不清、内膜线中断等等,以上这些情况不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不适宜移植新鲜胚胎,而建议做一下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慢性子宫内膜炎症、内膜过度增生,以及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子宫纵膈等等的病变,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等内膜的病变去除,宫腔形态恢复以后再予以移植为好。

3)卵巢过度刺激(OHSS)

一些年轻或者是卵巢储备功能非常好的患者,还有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在促排卵过程当中,由于多个卵泡同时发育生长,个别的病人会发生腹涨、腹水等卵巢过度刺激的症状。为了避免OHSS的发生,建议取卵以后冷冻全部胚胎,待卵巢恢复正常,腹水消退以后,选择另外的周期进行移植为好。

4)高龄和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卵巢功能低下的病人,通常卵巢内卵母细胞的储备极度匮乏,用自然周期和微刺激方案助孕,每次获得的卵子和形成的胚胎都很少,不够进行一次移植,就需要冷冻每一次的胚胎,并积攒一定的数量以后再进行移植。

5)其他妇科疾病

当发现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或怀疑有癌前病变等等需要观察治疗的病变,如卵巢、子宫、子宫颈、子宫内膜的病变,或者有可能要进行相关手术治疗时,为了在生育年龄期间保存卵子或胚胎,就需要先促排卵做胚胎后,冷冻保存全部胚胎,待适当时候再移植。

6)高龄和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卵巢功能低下的病人,通常卵巢内卵母细胞的储备极度匮乏,用自然周期和微刺激方案助孕,每次获得的卵子和形成的胚胎都很少,不够进行一次移植,就需要冷冻每一次的胚胎,并积攒一定的数量以后再进行移植。

7)需要做PGD或PGS的病人

本人和家族中有某种遗传病或某种遗传病的携带者时,或者本人曾有过不良的妊娠或生产史的患者,做试管婴儿时需要做PGD(植入前的遗传病筛查)或PGS(植入前的染色体筛查),在胚胎活检(活取细胞)以后,需要冷冻起来,等待结果出来以后选择另外的月经周期再移植。

8)意外情况

身体其他部位发生急性病变或突发其他不可预料的意外情况时,也要取消原定的鲜胚移植周期,而改成冷冻全部胚胎。

当你需要冷冻胚胎时,不必担心冷冻会影响胚胎质量和解冻以后的移植成功率。目前,玻璃化冷冻技术能使胚胎解冻以后的复苏率达到将近百分之百。只要胚胎本身的质量好,解冻移植后的成功率是不低于鲜胚移植的成功率的。


本文是翟志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12-19